跳到主要內容

不應容許亂發地方債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2日 06:35
2013年04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地方政府債務情况向來備受關注,英國《金融時報》上周報道,內地會計業權威人士、信永中和董事長張克表示,中國地方債風險幾近失控,可能引發一個比美國次按危機更嚴重的金融危機。雖然內地金融市場並未全面開放,像英美等國般出現金融海嘯的風險不高,但地方債務愈滾愈大,勢將影響內地金融體系穩定。內地政府應盡快調整財稅政策,並嚴禁地方政府亂發債,否則勢將重蹈鐵道部債台高築的覆轍。


事實上,最近兩年地方融資平台出現爆發式增長,有估計地方債目前整體規模介乎10萬億至20萬億元人民幣,較2010年底增長50%至100%。


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收入卻沒有保證,長此下去定會出現債務危機,影響社會民生,但會否出現如西方國家的金融海嘯、銀行倒閉、資金外流等災難性後果,從中國的特定情况而言,機率不高。


首先,地方政府出現債務問題,與中央及地方的財務分配與角力有關,中國整體經濟仍在高速增長中,中央政府的稅收仍算有保障;再加上中國的金融體系並未完全開放,主要金融機構都是國家控制的,不大可能出現雷曼倒閉事件。更重要的是,中國仍有外匯管制,貨幣未自由兌換,即使真的出現地方政府債務問題,中央政府也會出手打救,全面爆發金融危機的風險不高。


不過,雖然國家金融體系全面崩潰風險不高,不代表問題可以被輕輕放下。


汲取鐵道部教訓

推行財政分配改革

首先,地方債問題備受質疑,重要原因之一是數據不透明。以美國及日本為例,兩國對地方市政債有專門的會計準則,需要向公眾披露信息,但中國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既沒專門會計準則,也缺乏地方政府財政信息,因而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批評欠缺透明度。


中國要繼續發展經濟,金融制度必須盡力跟上國際水平,要避免債務問題迭遭質疑,就必須加強地方債務的透明度,避免因為資訊不明朗而觸發的信心危機。


此外,中央政府應明令禁止地方胡亂發債,鐵道部的經驗就是一個很大的教訓。當年被指為「獨立王國」的鐵道部,不單營運獨立,連發債也自行籌措,毋須假手銀行集資,結果鐵路純利根本無法償還債務及利息,最終也要中央政府出手打救。


如今地方政府也面對同樣問題。中央政府應盡快實行財政分配改革,若地方政府要推行必要的社會民生與經濟建設,地方又缺乏資金,就應由中央負責出資,禁止地方胡亂發債。若必須發債,則要中央統一安排,避免地方政府為求「做靚盤數」盲目追求經濟增長,大手發債再推行政績工程,中飽私囊之餘,製造一頭又一頭的大白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