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父女同郵﹕研究昆蟲有何用?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4日 06:35
2013年04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怡:

看見你很認真讀《昆蟲Q&A》的書,還不斷做筆記。老爸隨手翻翻,覺得十分有趣﹕有「昆蟲會睡覺嗎?」、「昆蟲中的模範父親有哪些?」、「蛾類如何迴避蝙蝠的超音波?」等。


你參加了濕地導賞員計劃,要求非常嚴格﹕先面試,後訓練,再筆試。過三關,不是鐵定做得了,還要經公開招聘,才有機會真正當上導賞員。做濕地導賞員,除了懂得植物、認得雀鳥,還要介紹昆蟲。你讀昆蟲書,是為筆試做準備。


為當導賞員 一波三折

準備了幾天,待星期日在濕地做筆試,豈料你前一天感冒發燒,高熱剛退。我跟你說,如果再發燒,在這禽流感肆虐的非常時期,就不要去了,看看可否安排補考吧。你面有難色,幾乎想哭出來。老爸明白,突然放棄,豈不前功盡費?幸好燒退了,一切順利進行。


怡,老爸媽媽很欣賞你,無論做什麼,都投入認真,不是「hea」住應付過去就算,先讚讚我們自己,真有乃父乃母風範,值得安慰。


你研究蟲和鳥,我突然想起龍應台寫給兒子的一篇文章,「給河馬刷牙」,收在《親愛的安德烈》內,妹妺突然對這本書產生興趣,給她拿走了,找不着。


工作意義怎衡量?

龍應台和兒子討論什麼叫平庸,怎樣才算有成就,在動物園替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是平庸?當個華爾街銀行經理比較有成就?龍應台的傾向很明顯﹕「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裏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這個討論很有意思,大作家跟剛成年的兒子探討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應該用什麼標準衡量?當然沒有終極答案,做什麼不做什麼,是人生的一場選擇。


怡,這個問題跟你討論過很多次了,你也認真表達過將來工作的傾向。時間過得真快,大學一年級即將過去,但時候尚早,別急,還有三年時間給你慢慢探討。


老爸有興趣的是,當你研究鱗翅目昆蟲的定義,昆蟲的翅膀有什麼用途,又或這本Q&A的書提到「蚊子吸進不同血型的血,會不會死掉?」的時候,你心裏在想什麼?是單純的,像中學時期的考試機器一樣貼題目﹕筆試會不會出呢?還是很好奇,會繼續追尋學問?

怡,在一個功利如香港的社會裏,任何花時間做的事,都被視作成本,要計算回報,即使在大學做學問,都講究成本效益。一些被視為沒有實用價值的純學術科目,不受重視,漸漸式微,更可能開不成科。大學是一間公司?是職業訓練所?還是做學問的地方?做學問的動力是對自然、對社會的好奇?還是金錢的回報?這些問題都值得深思!


老爸

…………………………………………………………………………

Dad﹕

手上拿着昆蟲書,攤在牀上看至眼皮合上,感覺是怎樣的?

其實看這書,由頭到尾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看見別人讀得津津有味,便忍不住到圖書館借了。考試機器昔日做過了,貼中題與否,不再是成功感的來源。這時看書,純粹是為知道「為什麼蚊子吸進不同血型的血不會死掉」、「蛾和蝶的分別」,滿足一下好奇心,將來若做了導賞員,也可以向參加者介紹。


這跟考試分別很大。準備考試時要一臉認真,坐在桌前,滿枱文具,又要猜測出什麼題目,像要打鬥一樣。看自己感興趣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物,可以攤在沙發上,邊吃水果,邊享受吸收知識的時刻。


對我來說,幫河馬刷牙和做銀行家是不一樣的,因為我不喜歡銀行家,較喜歡跟動物相處。


Yee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