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震央雅安蘆山縣的蘆山人民醫院,由澳門政府援建的門診綜合大樓成為災區「最牛」新建築,該大樓表面看不到損傷,樓內亦罕見有裂縫,可以繼續使用。但與門診大樓同樣於去年落成、由香港政府援建的殘疾人康復中心則損壞嚴重,外牆出現多處剝落、裂痕,被鎖起禁用。專家指出,因為門診大樓用了隔震設施,比一般抗震建築可承受更高震動。
「最牛」建築穩固 成醫療樞紐
在蘆山縣老城區,當地大多數為老舊建築,有老式磚木結構房屋整體垮塌,不倒者也搖搖欲墜。不過,蘆山縣人民醫院的門診大樓從表面看完好無損,昨日醫院人來人往,是震後重要醫療設施,不少鄰近地區的病人都送到此處醫治,醫院外的空地上還搭有臨時的帳篷病房。醫院院長曾建江向本報表示,門診大樓是全雅安地區首個有隔震設計的建築,震後完好,專家稱日後重新檢查樓內管道線路後就可繼續使用。
無隔震 同院港援建設施成危樓
蘆山縣人民醫院由澳門特區政府援建,去年5月28日交付使用,與門診大樓在同一院子內、同時落成的殘疾人康復中心,是由香港援建,沒有隔震設計,現時不得進入,曾院長稱,還有待專家的進一步評估,未知是否能繼續使用。對於責任問題,曾表示很難判定,因為設計方、施工方都是按照既有標準進行的,對於有傳香港政府撥款較少而致康復中心沒有隔震設計,曾稱「不存在這個問題」。
建築防震技術可分為「隔震」和「抗震」。蘆山縣人民醫院採用的隔震支座,建造在每條柱下方的地底,由薄鋼板和橡膠相疊而成,地震發生時,這些支座會水平移動「卸力」,同時減低房屋上下震盪,建築物內的人會感到水平晃動(見圖)。而一般的抗震建築就是更加堅固,樑、柱更粗、使用更多鋼筋等。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身在蘆山的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結構工程師苗啟松說,「今天最大收獲是看到我國第一棟經過地震考驗的隔震建築」,苗啟松認為,蘆山縣人民醫院主樓的隔震效果「非常好」,同樣設防烈度要求下,能比一般抗震建築多抗一級,但是蘆山縣全縣只有醫院這一間隔震建築,「特別期望以此工程為契機,大力推動隔震建築,尤其是學校、醫院建築都應盡可能使用隔震建築。」
地震頻生 日房屋多設隔震結構
不過,隔震技術比一般抗震技術的建築造價要高10%至50%左右,而震區建築採用哪一種技術,並無特別規定。有專家指出,日本因為全國範圍內都經常地震,隔震結構的房屋非常多,內地的發展商和普通民眾尚未有此意識。
明報記者 許書凎 麥俊 余俊亮 四川直擊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