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電動車電池產銷商中聚電池(0729)昨日宣布配售12億股新股,每股作價0.22元,集資約2.64億元。其中10億股由李嘉誠及李嘉誠旗下兩個基金會購入,作價2.2億元;李嘉誠原本已持有中聚12億股份,分別以0.73元、0.62元及0.52元購入,在今次「溝貨」之後,平均每股成本減至0.43元。而受李嘉誠增持消息影響,中聚昨日股價飈升26%,收報0.34元,成交達3.3億元。
中聚今次配發新股,每股作價較前日收市價折讓18.52%。連同今次增持,李嘉誠持中聚股份比例將從9.06%升至15.68%(圖);另外中聚亦向中信國際及鷹君(0041)主席羅嘉瑞各配售1億股新股,兩者持股比例分別增至1.7%及1.37%。至於公司單一大股東、副主席兼行政總裁苗振國的持股比例則由23.42%攤薄至21.33%。
發12億股新股羅嘉瑞亦增持
苗振國昨日接受本報專訪表示,今次集資將用於擴大產能及作為公司營運資金,有部分亦會用於發展內地電動汽車租賃業務。他又認為,能夠獲李嘉誠再度增持,是對公司「最大的鼓勵和認可」。
李投入9.5億 帳蝕近2億
李嘉誠與中聚的關係可說是淵源甚深。2010年1月,嘉盛控股(中聚的前身)獲李嘉誠出資2.92億元,以每股0.73元購入4億股配售新股,在「李超人」光環加持下,嘉盛完成收購電池業務,引入電池專家鍾馨稼,向鍾發行大額可換股債券,並易名中聚雷天,股價幾個月內毫股變蚊股,曾暴升至2.57元。
但2010年底開始中聚雷天高層內訌,鍾馨稼與公司鬧出法律紛爭,鍾更離開公司「另起爐灶」,拖累股價反覆下跌,累及李嘉誠投資「坐艇」;就在雙方僵持最烈之時,李嘉誠於2011年5月以每股0.62元接貨中聚配售的2億股;8月再以每股0.52元認購6億股配股,連同今次增持,李嘉誠已投入9.48億元,而每股成本則「溝淡」至0.43元,但按昨日收市價計算,帳面仍虧損近2億元。
開拓電動巴士範疇合作
「公司已經雨過天晴,正朝太陽的方向進發」,苗振國表示,公司與鍾馨稼雖仍有兩宗官司,但整件事件已完全對公司零影響,未來公司仍然會以電池為根本。除了繼續與東風、一汽等車企合作電動車以外,亦正與內地城市洽談電動巴士範疇合作的可能性。至於日前通告以近億元購買2000輛電動汽車發展新的電動汽車租賃業務,苗振國指現時只是探索市場反應階段,「如果電動汽車租賃受歡迎,將可拉動電動車需求量,等於公司的電池產品需求也會增加」。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