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股納MSCI 時機未到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5日 06:35
2013年04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四川再受地震的影響,願災民盡快得到照顧並重建未來的生活。


友人問我關於某酒店打算將今年的月餅售價提高90%的看法。由於這個話題已被不少專欄炒得熱哄哄,故在此我亦不必充當美食專家來評論。但以營商而言,當賣方發現產品的需求彈性為零,即買家對產品價錢毫不敏感時,產品的漲價似乎是必然出現的事實。當然,要有效掌握需求變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分析員花上了許多工夫仍然不得要領。


QFII制度研究到實施需時

在上周,市場出現了一個對中國A股需求評估存着重大變化的因素——有關MSCI(摩根士丹利其下的國際指數)研究將中國A股納入其全球指數的可行性。消息一出,市場反應強烈;短短半天已把過去數周的弱市勢扭轉過來。券商亦紛紛發出分析報告去為此添一把火。


在2012年4月19日,本欄亦嘗試為此作出分析;當大家埋首炒作一番的同時,在此再次提示有關QFII制度(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歷史及發展。QFII這個制度源自於台灣市場:從80年代起容許外資進入,1991年推出QFII制度,及至1996年MSCI開始分階段將台灣市場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過程從研究到實施需時。由於指數本身的改變會促使全球基金的重新配置,指數供應商一般都會為這類重大調整作出業界諮詢;此過程亦頗為需時。


QFII額度太小未能滿足基金胃口

A股市場將毋庸置疑地成為全球新興市場的一員,這亦是我經常跟A股從業員說明的一點:他們的身價將會因此種改變而提升,因為屆時全球的基金公司都需要設立自己的A股投資團隊(根據計算,A股將佔新興市場指數的13.4%)。但在這美好前景之前,我們還需要面對一些問題。團隊中有成員參加了一個CCB舉辦的MSCI講座;在講座中,MSCI指出一些現有QFII的限制妨礙了國際投資者的投資:


外匯管制下 資金進出仍有限

1. 現時QFII的單一投資機構最高QFII額度為10億美元,對一些大型投資機構形成障礙。如全球最大的一支新興市場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的總量便為410億美元,按13.4%的分配,A股的額度就已經高至54億美元了!


2. 現時在外匯管制下,資金進出亦有所限制,這亦使基金的自由調配資金出現困難。


因此,好夢常在,但時機未到。


何國良

安保投資大中華區股票投資主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