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慘勝代價高 勿做樓市「皮洛士」!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7日 06:35
2013年04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謂在戰爭之時,既要懂得自已的優劣之處,也要知曉對方的想法和實力,如能這樣,縱使難言百戰百勝,也至少不會慘敗收場,這對我們理解社會現象,政府施政,以至投資部署,都有莫大裨益。


如持續了近一個月的碼頭工潮,示威罷工的碼頭工人,可有準確評估自己的實力,又可有深入理解「對手」李嘉誠的思維方式?筆者記得,在2005年時,李嘉誠罕有地為已故著名歷史學家宮布利希《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中譯本一書寫了一篇推介序,當中提及:「我們都不希望戰爭,但歷史卻又是太多太多各方面只祈求『皮洛士的勝利』(Pyrrhic victory)的例子,要知道和平並非理所當然的事,並非能輕易獲得,而是需要人類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如果歷史經驗能夠告訴我一些什麼,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


何謂「皮洛士的勝利」?皮洛士原來是早期羅馬共和國稱霸意大利半島的最強大對手之一,在對抗羅馬的一些戰役中儘管獲得勝利,但也付出慘重的代價,西方諺語「皮洛士的勝利」,就是指付出了慘重代價才獲的勝利。


有歷史家分析,皮洛士在戰略層面上有兩大弱點:一是沒有固定的戰略目標;二是由於部隊裝備昂貴,原因在其軍隊很多是由僱傭兵組成,他始終無法保持穩定的經費來源。 皮洛士在阿斯庫路姆戰役之後,當獲知自己以很大的代價才取得勝利後,喟然長嘆:「再來這樣一次勝利,我自己也完了!」


罷工無穩定經費 冒失業風險

說回今次工潮,工人的特定目標為何,是純粹要求加薪和改善待遇,還是如示威標語所示的進行「階級鬥爭」?而在示威過程中,工人沒工返,只靠籌款支援,其實是否也如皮洛士打仗的無法保持穩定的經費來源,且要冒上他日失業的危機,就算爭取到加人工兩成,可能也只是「皮洛士的勝利」。


至於李嘉誠方面,據說碼頭營運因工人罷工而損失了逾億元的收入,也是在和工人打持久戰,最後誰勝誰負,誰個慘勝或慘敗,將自有答案。


為嗌貴租寧丟空 業主或得不償失

其實,在物業投資上,不少港人也曾為追求「皮洛士的勝利」而付出慘重代價。比如一些業主,為了堅持高一點租金,會寧願將物業丟空數個月,則就算給你碰到有租客願意多付一成或以上的租金,極可能也是得不償失。


又如一些人自詡縱使在1997年樓市高潮時入市,守了十多年後,終能返家鄉甚至獲利,但這也可能是「皮洛士的勝利」——浪費了十多年時間和機會成本,而一些業主更是連「皮洛士的勝利」也看不到,早已在負資產時因供斷而被收樓。


今時今日,也有一些年輕人仍說,高價追樓,只會買貴,不會買錯。真的嗎?只希望他不會成為現代版的樓市皮洛士便好。


八萬五「超額」遏樓價 政府成皮洛士

在個人層面,投資慘勝,只是影響了自己和家人,但在施政層面,「皮洛士的勝利」,卻可能影響了以十萬計的市民和家庭的一生。可不是嗎?當年董建華在1997年時做了特首,隨即推出「八萬五」政策打遏樓市,卻又碰上了亞洲金融風暴,結果樓價跌了6年多,整體樓價跌近七成,2003年時香港負資產家庭數目一度高達10萬多個(圖1),其打遏樓價目標可說超額完成,但就絕對只是「皮洛士的勝利」!


到了近年,政府在民意壓力下,又再對高樓價宣戰,兩年多來,什麼額外印花稅(SSD)及加強版,以至針對內地客的買家印花稅(BSD)和雙倍印花稅(DSD)不斷推出,配合收緊按揭,幾乎可以想象的招數都盡出,會否又是另一場不惜代價的戰爭?

下周一起《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正式實施,日後發展商賣樓時,若不合乎法例,分分鐘會觸犯刑事而要坐牢,而業界又指條例仍有不少不清晰的地方,因此不少樓盤紛紛趕清貨後封盤,根據本報統計,下周一起會有66個樓盤暫停售樓及宣傳活動,造成了一手盤接近「真空」,這對消費者又是否真的有好處,對政府說要增加供應的目標,又是否有所衝突?

新例下,傳媒報道樓盤消息,隨時也可能犯法,會否因而窒礙了市場消息的透明度和流通,不利消費者?

雙印BSD一手新例齊出 代理先受害

根據香港置業的統計,在政府不斷打遏樓市下,交投不斷萎縮,全港約4萬個持牌代理,每月促成平均樓宇交易跌至只有0.19宗(圖2),即平均每5.3個代理才有一個可以開單,代理從業員,成為了打壓樓市下最先的一批受害者。


撰文﹕陸振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