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香港山高海深,我們過去移山填海,興建高樓大廈,發展金融中心,在山嶺之間、深海之下建設隧道和高速公路。我們在困難的地理條件下,把香港建設成現代化、安全、便捷和舒適的大都會,這是我們驕人的成功故事。
今日,我們面對土地短缺,樓房供應不足的問題。土地短缺窒礙社會和經濟發展,扼殺不少創業和發展事業的機會;房屋供應不足導致高樓價高租金,影響生活質素、家庭和諧。土地短缺亦影響老人院的供應、殘疾人士院舍的供應,以及學生宿舍的供應,影響我們對老人、殘疾人士和學生的承擔。
土地短缺 窒礙發展
要解決土地短缺問題,我們缺的不是工程技術,事實上我們的工程水平絕對是世界一流;我們缺的是解決問題的決心。只要大家攤開地圖,大家就能清楚看到,在郊野公園和具高保育價值地帶以外,香港仍有不少未開發的土地,也有不少可供考慮的填海地點。我們面對的挑戰是如何顧全大局,作出抉擇。
考慮土地是否開發,開發後作什麼用途,在過程中如何處理不同的意見和訴求,並無兩全其美的選項。魚與熊掌之間,我們不可能兼得。例如新界東北是保留為鄉郊地區,還是發展為新市鎮,提供公屋、居屋、私人住宅,以及產業用地?一般來說,我們每十年就需要一個規模相等於今日沙田新市鎮般的新市鎮發展計劃以滿足需求。如果我們不開發新界東北,我們應該在甚麼地方開發?我們發展新界東北之後,再下一個新市鎮該在何處?
土地規劃 顧及長遠
剛才我到達時遇見一些很趣緻約五、六歲的小朋友,他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出來享受周末。望着這些小朋友,我們是否有責任問我們這一代人,當這些小朋友在30年後、他們30多歲的時候,當他們擁有自己的家庭及子女的時候,他們會住在何處?30年後的沙田新市鎮會在何處?我們為今天已經是香港大家庭一份子的五、六歲小朋友,做一些30年的規劃,算不算太早呢?我認為香港工程界、特區政府以及整個香港社會絕對有需要為今天五、六歲的小朋友,考慮他們在30年後的住屋和事業發展需要。
過去,為了解決房屋問題,我們大規模開發土地,發展多個新市鎮,推行龐大的公營房屋計劃,這個成功故事我們在座每一位都引以為榮。今日,我們的工廠大廈內都已經出現了劏房,大學生也申請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個案超過20萬。面對今日的問題,我們是否有過去一樣的氣魄去解決?
在我的《施政報告》中,我表明政府會多管齊下,加大力度,善用現有已開發的土地,同時開發可供發展用途的新增土地,增加短、中和長期的土地供應,滿足房屋和各種需要;但最重要是全社會必須要有勇氣作出抉擇,要果斷地作出取捨,我們才會有出路。
放眼內地 發展事業
今日有眾多工程師在此,我亦希望談談大家都關心的課題,即大家的事業發展。財政司司長在2013至1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已經明確指出,每年都會在基建發展方面投資多達700億元。我亦希望大家可以同時把眼光放遠一點,把握內地龐大的機遇,開拓市場,服務國家。
中國內地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模,是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沒有的。對基建需求亦節節上升。今年3月,前國務院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國家正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率已提高至52.6%,這個是中國人幾千年歷史中第一次城鎮人口超過一半。世界銀行估計,中國城鎮化率在2030年將達到70%。
我昨日在北京拜會發改委主任,我亦提及香港工程界及其他界別如何在中國內地城鎮化的工作中出一分力,這個題目特區政府會與中央切實跟進的。
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亦指出,過去五年,內地新增鐵路里程達到19,700公里,新增公路609,000公里,新增機場31個,新增萬噸級港口泊位602個。這說明中國內地工程師的舞台愈來愈大,而且發展是愈來愈快。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呢?就是國家對工程專才的需求十分殷切,連同國家其他產業的急速發展,為不同領域的工程師帶來難得的機遇。
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協助各位工程界的專業人士在香港以至內地發展事業,為我們的家,及我們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以上是行政長官梁振英4月27日主持香港工程師學會舉辦的「卓越工程巡禮2013」閉幕暨頒獎典禮的致辭全文。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香港山高海深,我們過去移山填海,興建高樓大廈,發展金融中心,在山嶺之間、深海之下建設隧道和高速公路。我們在困難的地理條件下,把香港建設成現代化、安全、便捷和舒適的大都會,這是我們驕人的成功故事。
今日,我們面對土地短缺,樓房供應不足的問題。土地短缺窒礙社會和經濟發展,扼殺不少創業和發展事業的機會;房屋供應不足導致高樓價高租金,影響生活質素、家庭和諧。土地短缺亦影響老人院的供應、殘疾人士院舍的供應,以及學生宿舍的供應,影響我們對老人、殘疾人士和學生的承擔。
土地短缺 窒礙發展
要解決土地短缺問題,我們缺的不是工程技術,事實上我們的工程水平絕對是世界一流;我們缺的是解決問題的決心。只要大家攤開地圖,大家就能清楚看到,在郊野公園和具高保育價值地帶以外,香港仍有不少未開發的土地,也有不少可供考慮的填海地點。我們面對的挑戰是如何顧全大局,作出抉擇。
考慮土地是否開發,開發後作什麼用途,在過程中如何處理不同的意見和訴求,並無兩全其美的選項。魚與熊掌之間,我們不可能兼得。例如新界東北是保留為鄉郊地區,還是發展為新市鎮,提供公屋、居屋、私人住宅,以及產業用地?一般來說,我們每十年就需要一個規模相等於今日沙田新市鎮般的新市鎮發展計劃以滿足需求。如果我們不開發新界東北,我們應該在甚麼地方開發?我們發展新界東北之後,再下一個新市鎮該在何處?
土地規劃 顧及長遠
剛才我到達時遇見一些很趣緻約五、六歲的小朋友,他們與爸爸媽媽一起出來享受周末。望着這些小朋友,我們是否有責任問我們這一代人,當這些小朋友在30年後、他們30多歲的時候,當他們擁有自己的家庭及子女的時候,他們會住在何處?30年後的沙田新市鎮會在何處?我們為今天已經是香港大家庭一份子的五、六歲小朋友,做一些30年的規劃,算不算太早呢?我認為香港工程界、特區政府以及整個香港社會絕對有需要為今天五、六歲的小朋友,考慮他們在30年後的住屋和事業發展需要。
過去,為了解決房屋問題,我們大規模開發土地,發展多個新市鎮,推行龐大的公營房屋計劃,這個成功故事我們在座每一位都引以為榮。今日,我們的工廠大廈內都已經出現了劏房,大學生也申請公屋,輪候冊上的申請個案超過20萬。面對今日的問題,我們是否有過去一樣的氣魄去解決?
在我的《施政報告》中,我表明政府會多管齊下,加大力度,善用現有已開發的土地,同時開發可供發展用途的新增土地,增加短、中和長期的土地供應,滿足房屋和各種需要;但最重要是全社會必須要有勇氣作出抉擇,要果斷地作出取捨,我們才會有出路。
放眼內地 發展事業
今日有眾多工程師在此,我亦希望談談大家都關心的課題,即大家的事業發展。財政司司長在2013至1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已經明確指出,每年都會在基建發展方面投資多達700億元。我亦希望大家可以同時把眼光放遠一點,把握內地龐大的機遇,開拓市場,服務國家。
中國內地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模,是古今中外人類歷史上沒有的。對基建需求亦節節上升。今年3月,前國務院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國家正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率已提高至52.6%,這個是中國人幾千年歷史中第一次城鎮人口超過一半。世界銀行估計,中國城鎮化率在2030年將達到70%。
我昨日在北京拜會發改委主任,我亦提及香港工程界及其他界別如何在中國內地城鎮化的工作中出一分力,這個題目特區政府會與中央切實跟進的。
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亦指出,過去五年,內地新增鐵路里程達到19,700公里,新增公路609,000公里,新增機場31個,新增萬噸級港口泊位602個。這說明中國內地工程師的舞台愈來愈大,而且發展是愈來愈快。這些數字說明了什麼呢?就是國家對工程專才的需求十分殷切,連同國家其他產業的急速發展,為不同領域的工程師帶來難得的機遇。
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協助各位工程界的專業人士在香港以至內地發展事業,為我們的家,及我們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以上是行政長官梁振英4月27日主持香港工程師學會舉辦的「卓越工程巡禮2013」閉幕暨頒獎典禮的致辭全文。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