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牽頭成立精英色彩甚濃的「香港2020」,成員包括前行政立法兩局議員李鵬飛、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等,該組織將會就2017年特首選舉及2020年立法會選舉蒐集意見,期望今年內提出政改方案,更表示願與中央溝通。對於「香港2020」開宗明義就兩大選舉蒐集意見,我們持正面態度,希望引發香港社會就這兩次選舉廣泛討論,推動並達致各階層都接受的政改方案。
美英日都有親商界政黨
民主始是商人之友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對政改諮詢輕輕帶過,這種無所作為的取態,在香港社會政改呼聲愈趨嘹亮的今天,顯得不合比例的低調;倘若情况持續,政改很可能悄然而過,巿民在過程中無法參與。政改是700萬巿民政治生活的頭等大事,若是未能參與,一是無以反映我們對政改所思所想,二是無以面對子孫後代,職是之故,「香港2020」在特區政府於政改無為的今天,爭取作為溝通橋樑,應予以肯定。
陳方安生表示未來數月會着力與商界溝通,又稱目前政制不能帶來良好的管治,政改對商界營商投資有直接影響,不能置身事外,並說未有太多商界人士站出來,是恐怕影響生意,因此「香港2020」會着力與商界溝通。陳方安生把香港商界一些人的想法說出來,這是客觀存在的實况,香港亦難以有一個論政團體可以代表所有階層,倘能把多年來處於一隅的商界拉入政改討論平台,有助於更全面討論政改這一全民課題。
香港商界在本地政治一直猶抱琵琶半遮臉,既有自覺「樹大招風」,也有不知如何涉足而不欲被責「以錢壓人」或「以錢收買」。平情而論,只要合法合理,商界參選有何不可?但是,在銅板的另一面,也有人說民主是商界的敵人,認為民主政體會影響做生意,云云。斯言極謬,鐵一般的事實是,民主才是商界守護神,只有政治民主,公平的商業競爭會受到最大保護,而毋須兜小路「直達天聽」做生意,更不必花錢行賄,「朝中有人好辦事」是商界的最怕,因為這突顯另一種的不公平。睽諸世界,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日本自民黨,都是親商界的主要政黨,只要監察得力,任何政黨都可對經濟帶來貢獻。香港早已是政治意識成熟的都會,可以平衡視野體待社會各階層利益,而即將來到的政改討論,正是各種政治及社會力量交流的機遇,商界可藉此良機向社會解說理念,洗去各種疑惑。
蒐意見不應集中本地
海外內地企業應發聲
「香港2020」若真正做到在蒐集意見過程中與商界溝通,無疑是一樁好事,尤其這個組織的一些成員,被認為帶有泛民色彩,在此時表示願與商界溝通,商界對民主政治的擔憂,以及泛民對商界的期待,可以通過對話解除心障。但若然所蒐集的意見只來自某部分商界人士,這是不足夠的,溝通範圍應該愈廣泛愈好,除了外商,也應包括本地華商,以及近年大幅增加的內地企業,因為普選來到之後,商人和普通巿民的個人政治力量,在走進投票間後等量齊觀,更無論他們是來自何方何地。
香港19世紀開埠以來的歷史,客觀上建構了商人在社會的角色,人們亦會同意,香港政治若缺了商界板塊,不能稱為香港政治的全部。因此,在制訂有關政改的方案上,如何全面反映香港的實况,包括社會各階層的聲音,有心人應提出意見。類似「香港2020」的組織更不會嫌多,盼能在蒐集意見過程及其後提出的方案,起着特區政府所不能起的作用。
2017及2020年兩次選舉,將是香港回歸以來最重要的政治大事,今天特區政府未見動作,民間角色更形重要。這令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中英談判期間,民間組織到訪北京倫敦絡繹於途,而在《基本法》起草時期更是兩條路軌同時開動——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以及基本法諮委會,相信不少港人對此印象深刻,這都是表達意見的合情合理做法。如今在政改起動前夕,香港需要多角度多層次的認真討論,人們期待更多討論平台,具體並真確反映香港社會對民主的渴求。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美英日都有親商界政黨
民主始是商人之友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對政改諮詢輕輕帶過,這種無所作為的取態,在香港社會政改呼聲愈趨嘹亮的今天,顯得不合比例的低調;倘若情况持續,政改很可能悄然而過,巿民在過程中無法參與。政改是700萬巿民政治生活的頭等大事,若是未能參與,一是無以反映我們對政改所思所想,二是無以面對子孫後代,職是之故,「香港2020」在特區政府於政改無為的今天,爭取作為溝通橋樑,應予以肯定。
陳方安生表示未來數月會着力與商界溝通,又稱目前政制不能帶來良好的管治,政改對商界營商投資有直接影響,不能置身事外,並說未有太多商界人士站出來,是恐怕影響生意,因此「香港2020」會着力與商界溝通。陳方安生把香港商界一些人的想法說出來,這是客觀存在的實况,香港亦難以有一個論政團體可以代表所有階層,倘能把多年來處於一隅的商界拉入政改討論平台,有助於更全面討論政改這一全民課題。
香港商界在本地政治一直猶抱琵琶半遮臉,既有自覺「樹大招風」,也有不知如何涉足而不欲被責「以錢壓人」或「以錢收買」。平情而論,只要合法合理,商界參選有何不可?但是,在銅板的另一面,也有人說民主是商界的敵人,認為民主政體會影響做生意,云云。斯言極謬,鐵一般的事實是,民主才是商界守護神,只有政治民主,公平的商業競爭會受到最大保護,而毋須兜小路「直達天聽」做生意,更不必花錢行賄,「朝中有人好辦事」是商界的最怕,因為這突顯另一種的不公平。睽諸世界,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日本自民黨,都是親商界的主要政黨,只要監察得力,任何政黨都可對經濟帶來貢獻。香港早已是政治意識成熟的都會,可以平衡視野體待社會各階層利益,而即將來到的政改討論,正是各種政治及社會力量交流的機遇,商界可藉此良機向社會解說理念,洗去各種疑惑。
蒐意見不應集中本地
海外內地企業應發聲
「香港2020」若真正做到在蒐集意見過程中與商界溝通,無疑是一樁好事,尤其這個組織的一些成員,被認為帶有泛民色彩,在此時表示願與商界溝通,商界對民主政治的擔憂,以及泛民對商界的期待,可以通過對話解除心障。但若然所蒐集的意見只來自某部分商界人士,這是不足夠的,溝通範圍應該愈廣泛愈好,除了外商,也應包括本地華商,以及近年大幅增加的內地企業,因為普選來到之後,商人和普通巿民的個人政治力量,在走進投票間後等量齊觀,更無論他們是來自何方何地。
香港19世紀開埠以來的歷史,客觀上建構了商人在社會的角色,人們亦會同意,香港政治若缺了商界板塊,不能稱為香港政治的全部。因此,在制訂有關政改的方案上,如何全面反映香港的實况,包括社會各階層的聲音,有心人應提出意見。類似「香港2020」的組織更不會嫌多,盼能在蒐集意見過程及其後提出的方案,起着特區政府所不能起的作用。
2017及2020年兩次選舉,將是香港回歸以來最重要的政治大事,今天特區政府未見動作,民間角色更形重要。這令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中英談判期間,民間組織到訪北京倫敦絡繹於途,而在《基本法》起草時期更是兩條路軌同時開動——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以及基本法諮委會,相信不少港人對此印象深刻,這都是表達意見的合情合理做法。如今在政改起動前夕,香港需要多角度多層次的認真討論,人們期待更多討論平台,具體並真確反映香港社會對民主的渴求。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