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削權」發改委高層強推「轉職能」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8日 06:35
2013年04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國務院日前宣布第一批先行取消和下放71項行政審批,重點是投資、生產經營活動項目。拿「小國務院」發改委「開刀」,意味着官方承諾的「職能轉變」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未來「自我革命」會愈來愈多觸及到部門核心利益,高層的決心和協調能力將成為改革是否收效的關鍵所在。


放權「試招」發改委

今年兩會「大部制」成為各方熱議話題。但相比於國務院內部的權力重組,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調整才是本次改革的核心要素。


中國總理李克強曾透露,他到地方調研時常聽到抱怨說,辦個事、創個業要蓋幾十個公章,群眾惱火得很。


不滿的遠不止於群眾。十八大代表、三一重工的老板梁穩根曾向中編辦抱怨,他收購一家德國企業,對方一周辦好了手續,結果他在一個處長手裏卡了3個月。梁穩根說,中方的挖掘機出口、到國外維修都需要有關部門批,「一批好幾個月,找人送禮都找不到」。


對於政府的高度干預,其內部也有許多不滿的聲音。目前國內稍大規模的項目都要發改委審批,「跑步進京」成為不少地方官員的痛苦回憶。一位地方大員抱怨說,自己到發改委連一張椅子都沒得坐,一個處長在那裏擺弄電腦,對他愛理不理。


審批權的集中讓發改委成為「眾矢之的」。中編辦此前列出了600項需要放權的事項,並明確表示第一刀就會砍向發改委。


高層協調克服阻力

但正如李克強所說,把錯裝在政府的手換成市場的手,是削權、是自我革命,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此次行政審批事項的取消和下放也受到了諸多阻力。


中編辦綜合司司長李章澤在清華大學表示,中編辦副主任曾有一次在電視直播上講發改委權力太大了,發改委一聽就不買帳了,於是中編辦第二次只好改口說,發改委這幾年還是幹了不少事。


「說」且不能「盡興」,「做」就自不用說。李章澤透露,「削權」是一個持續討價還價的過程,「我們和發改委談,你願意削減哪幾項,你如果不願意削減,你給我個理由先。再不行,我請個專家組評估,專家說可以放你再不放,沒關係,提交國務院」。


據消息人士透露,在為了本輪審批事項的「削減」,中國副總理張高麗一月內兩赴發改委親自協調。未來,要完成剩下十分之九的「削權」任務,最高層的決心和協調能力至關重要。


改革須全面鋪開

從放權角度說,針對發改委的「攻堅戰」雖備受關注,但下一步官方工作的關鍵是將「職能轉變」在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全面鋪開,避免發改委「放出」的權力在系統內被「分攤」,而無法還給市場。


就控風險而言,過去的審批體制雖導致權力高度集中,但也容易控制住風險的「總閘」。未來,在放權、分權的同時,如何建立、加強相應的事中事後監管系統也至關重要。


從穩定性來講,當中央部門聚焦宏觀、放活微觀,社會組織能否穩定承接「權力」也至關重要。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降低門檻,讓更多社會組織參與競爭,避免再度形成權力壟斷;另一方面,要加快現有社會組織去行政化的速度,減少相關部門為「權力」找「馬甲」的可能性。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