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為工友為碼頭實事求是 聚焦合理加幅人性管理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9日 06:35
2013年04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貨櫃碼頭工潮已經持續超過一個月,如果勞資雙方繼續僵持,形勢對較容易被替代的半技術工人最不利,對外判商和碼頭營運者的社會形象和經濟收益都有害無益,最終工人外判商碼頭營運者和香港,都會變成輸家。所以,勞資雙方應該實事求是,勿各走極端,應該盡快重回談判桌。


工潮爆發之初,勞資雙方甚至連誰是資方、誰是外判商、誰向工人支薪等問題都未能釐清,後來工會、工人、外判商與香港國際資櫃碼頭公司(HIT)以不同身分坐到談判桌,本應是解決問題的正途,可惜談不攏。工潮亦開始變質,罷工舞台由葵涌貨櫃碼頭轉到中環,原初只是爭取改善僱傭條件,後來轉變為針對李嘉誠父子,這種發展到人身攻擊的趨勢令人懷疑是有利還是有礙解決工潮?我們建議勞資雙方再度聚焦「合理加薪幅度及改善工作條件」兩方面,盡快坐下來商討解決方案。


工人是工潮的主角,工潮應去到盡還是見好即收,理應具體情况具體分析。這次工潮涉及不同工種,也涉及多家外判商,部分工種技術成分較高,不容易被替代,談判籌碼較多;但部分工種技術成分較低,工人被替代的風險較高,這是現實問題。


至於資方,同樣也要認真考量現實問題(包括社會形象、公司在業內的競爭力)。工潮發展至今,已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工人持續抗爭並觸發社會行動,已對碼頭營運者及其母公司的商譽構成影響,生意也受損。所以,罷工持續下去,工人、外判商、碼頭營運者及香港都會變成輸家。


今次工潮,工人的工作環境是值得檢討和謀求改善的,但勞方要求加薪23%,會被視為開天索價,較難爭取社會的普遍支持。至於勞方將半技術工人和技術工人綑綁一起來與外判商談判,也是令人費解,例如有大約250名半技術工人參加罷工的外判商永豐,已表明聘請了50名新人,工潮愈拖得長,對這些半技術工人的影響愈大;不過,工會領袖李卓人認為相關工種薪酬較低,較少年輕人願意入行。這樣的綑綁角力對半技術工人是否有利?值得再思。尤其是外判商永豐表明願意談判,若勞方真的願意分開處理不同工種的問題,應該較易解決半技術工人的問題。


資方同樣應該拿出對話誠意。其中一家外判商已經宣布結業,過去HIT曾經願意以列席身分出席談判,今後能否扮演較積極角色?雖然外判商是工人的直接僱主,但HIT很難完全置身事外,在未來的談判中,HIT若能扮演較積極角色,應有助促成外判商與工人開展更有意義的對話。


工潮發展至昨天,工會及外判商都稍見鬆動,願意放寬底線,李卓人表明接受雙位數的加薪,外判商則說加薪超過10%才有困難,雙方距離略見收窄。若外判商也能在工作環境等問題許下具體承諾,就有機會促成良性循環,政府再從中穿針引線,為雙方安排下台階,今次工潮就有解決的曙光。


勞資雙方若能共生共榮,才能共贏;若抱零和心態,要經常鬥個你死我活,必無寧日,公司的利潤或工人的福利也難久享。香港最低工資的談判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勞方開價33元,資方還價20元,一個看似無法達成的協議,最終在雙方坐下來談,按工資增幅對社會的影響作出理性客觀的考量之後,不可能的任務最終完成了。勞資糾紛透過對話解決的代價往往低過對抗的代價,工潮曠日持久,對誰有利?對誰有害?值得三思。放下情緒,回歸理性,重返談判桌,才是正途。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