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全國70個大中城市在3月份的住宅銷售價格變動(相對2月),有68個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66個的二手房價格上漲。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已經持續10個月上漲。
詭異的是,國務院在3月1日出台「新國五條」細則,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當地的政策,4月開始執行。3月成為了政策過渡期,不少業主趕着賣樓以避免繳交增值稅(一線城市是20%),二手樓供應突然大增,樓市不跌反升,說明中國蝸牛族求殼心切,過渡期引發出的需求量大大超越供應量。4月份開始新的房地產調控,還沒有官方的樓價統計,媒體的報道多是說漲幅放緩,而不是樓價回跌。有預言帝之稱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形容房價穩中有升,相信最能概括中國樓市現况。
中央遏樓市保經濟 陷兩難
中國樓市本來在2007年底開始調整,當時萬科董事長王石提出的樓市拐點論最具代表性。中央政府一方面收緊銀根,另方面加快興建經濟房,效法香港和新加坡的公、私營房屋政策。2008年9月的金融海嘯來勢洶洶,中央馬上推出4萬億元救市計劃。結果樓市調整不到1年就掉頭回升,而且在寬鬆貨幣政策下愈升愈急。國務院在2010年4月發布《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其後各地還有不同的組合拳,企圖給樓市降溫,但徒勞無功,一線城市樓價在4年間升了一倍。今年的新國五條,輿論認為看似嚴厲,其實只是重申了以往已經提出過的調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落實執行,是舊調重提,作用有限。新國五條公告後,樓價照升、成交增加,反映市場認為中央政府的招數已老,擔心樓價繼續上漲,急急入市買樓,寧信市場、不信政府。如果統計局的4月樓價資料依然上升,那就是給中央政府一記耳光。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過去3年中國全國土地供應量持續下跌,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亦如是。樓宇供應量追不上人口增長量,供需缺口持續擴大。
另一方面,與中國房地產有關的行業眾多,從房產商、銀行、政府部門、建築公司、建材、家具、家電、裝修、機電、等等行業,估計佔GDP的20%以上。中央政府欲保持經濟較快發展,對房地產便有所顧忌。
地方財政 依賴土地收入
中國的土地政策和房地產政策牽涉多個利益群體,不容易平衡。賣地是地方政府重要收入來源。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最新發布的財政監督報告,80%地方政府過去4年的融資安排是以賣地作還債擔保。這就注定地皮有價。臨危受命的重慶市長黃奇帆在3月的兩會期間給記者問到重慶市的債務危機,他輕描淡寫說,重慶政府10年賣地淨收入兩、三千億元,足夠償還基礎設施建設的借貸。像重慶這種「土地財政」安排,普遍存在中國其他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都是以行政措施抑制需求,這些措施只能短暫見效。解決房價問題,必須從供應面着手,講求供需平衡。李克強總理是北大經濟學博士,且看他能否以經濟手段治理好中國的樓市泡沫。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詭異的是,國務院在3月1日出台「新國五條」細則,各地方政府陸續出台當地的政策,4月開始執行。3月成為了政策過渡期,不少業主趕着賣樓以避免繳交增值稅(一線城市是20%),二手樓供應突然大增,樓市不跌反升,說明中國蝸牛族求殼心切,過渡期引發出的需求量大大超越供應量。4月份開始新的房地產調控,還沒有官方的樓價統計,媒體的報道多是說漲幅放緩,而不是樓價回跌。有預言帝之稱的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形容房價穩中有升,相信最能概括中國樓市現况。
中央遏樓市保經濟 陷兩難
中國樓市本來在2007年底開始調整,當時萬科董事長王石提出的樓市拐點論最具代表性。中央政府一方面收緊銀根,另方面加快興建經濟房,效法香港和新加坡的公、私營房屋政策。2008年9月的金融海嘯來勢洶洶,中央馬上推出4萬億元救市計劃。結果樓市調整不到1年就掉頭回升,而且在寬鬆貨幣政策下愈升愈急。國務院在2010年4月發布《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其後各地還有不同的組合拳,企圖給樓市降溫,但徒勞無功,一線城市樓價在4年間升了一倍。今年的新國五條,輿論認為看似嚴厲,其實只是重申了以往已經提出過的調控政策,要求地方政府落實執行,是舊調重提,作用有限。新國五條公告後,樓價照升、成交增加,反映市場認為中央政府的招數已老,擔心樓價繼續上漲,急急入市買樓,寧信市場、不信政府。如果統計局的4月樓價資料依然上升,那就是給中央政府一記耳光。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過去3年中國全國土地供應量持續下跌,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亦如是。樓宇供應量追不上人口增長量,供需缺口持續擴大。
另一方面,與中國房地產有關的行業眾多,從房產商、銀行、政府部門、建築公司、建材、家具、家電、裝修、機電、等等行業,估計佔GDP的20%以上。中央政府欲保持經濟較快發展,對房地產便有所顧忌。
地方財政 依賴土地收入
中國的土地政策和房地產政策牽涉多個利益群體,不容易平衡。賣地是地方政府重要收入來源。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最新發布的財政監督報告,80%地方政府過去4年的融資安排是以賣地作還債擔保。這就注定地皮有價。臨危受命的重慶市長黃奇帆在3月的兩會期間給記者問到重慶市的債務危機,他輕描淡寫說,重慶政府10年賣地淨收入兩、三千億元,足夠償還基礎設施建設的借貸。像重慶這種「土地財政」安排,普遍存在中國其他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都是以行政措施抑制需求,這些措施只能短暫見效。解決房價問題,必須從供應面着手,講求供需平衡。李克強總理是北大經濟學博士,且看他能否以經濟手段治理好中國的樓市泡沫。
陳茂峰博士
CFA,CFPCM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