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在競選政綱及《施政報告》中均提及研究設立低收入家庭補貼,樂施會研究指本港現有約17萬戶在職貧窮家庭,育有19.6萬兒童,並有一半在職貧窮戶月入低於綜援。樂施會倡議向每名貧窮戶兒童,發放每月800元的「低收入家庭補貼」,估計有18萬名兒童受惠,而政府每年因此增加17.3億支出。樂施會已獲邀在本周舉行的扶貧委員會大會上講述有關建議。
全港17萬在職貧戶
樂施會分析了統計處的2012年第四季數據,發現即使最低工資實施,在職貧窮家庭只由17.1萬戶微降至17萬戶,在職貧窮家庭指月入低於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五成的家庭,當中有家庭成員工作。
9萬戶月入少綜援 僅一成申領
另外,在職貧窮戶中,有9.16萬戶月入低於綜援金額,約佔五成,即使符合資格領取綜援,但當中只有一成住戶申請。
樂施會署理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表示,基層家庭因怕被標籤而拒領綜援,但匱乏對兒童成長有負面影響。統計處數字顯示,基層家庭每增加一名15歲以下兒童,每月額外開支2785元,即使扣除書簿津貼等,仍需2087元。
樂施會倡每童每月派800元
該會建議向每名合資格兒童發放每月800元,相等於基本養育費的四成。樂施會並建議由勞工處統籌,以支援就業者的角度出發,消除標籤。申請資格傾向簡單,只要收入低於將擬訂的貧窮線下便可,毋須資產審查。
前官員、樂施會總裁余志穩表示,政府以往思維認為可以綜援解決所有貧窮問題,但數據反映綜援網不能保障所有基層,故有需要在綜援網外設立低收入家庭補貼。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擔心,額外申請補助金程序繁複會令基層卻步,可直接增加書簿津貼。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認為建議是踏出第一步,但除有兒童的家庭外,亦應設立不同補貼,讓沒子女的在職家庭亦能受惠。
社工倡直接加書簿津貼
政府發言人表示,相關建議涉重大政策考慮,對社會保障制度及公共財政可能帶來深遠影響,扶貧會的社會保障及退休保障小組將仔細研究各界意見。
另外,職工盟今年1月至3月期間訪問364名基層員工,約六成時薪在35元以下,約六成人去年未獲加薪。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