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馬德富﹕葵青港的烽煙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1日 06:35
2013年05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數十年高瞻遠矚的投資及發展,香港港口曾經是世界第一大港。然而,我們業務及領導全球的地位正備受新加坡、台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和中國內地等競爭對手威脅。3月底以來,香港失去的貨運量不單影響碼頭工人,同時更影響成千上萬、對香港舉足輕重的物流鏈中相關行業從業員的生計。


這次工會及工會領袖雖然說要維護外判工人生計、爭取權益,但是他們似乎更重視從有關運動中獲取一己的政治籌碼。工潮至今最令人失望、痛心的,就是外判工人因受到工會的煽動而放棄以往坦誠談判的傳統。


攻擊指摘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未有顧及行業所需或業內從業員福祉等的說法,不單是對我們的僱員不公平,更是對我們這群昔日以開創變革的商業模式促使香港成為世界首屈一指龍頭港口的人的一種侮辱。我們貢獻開發的港口工業扎根於香港,首先受惠的就是我們的城市和市民。對此,我們一直引以為榮。


迷惑港人 危害香港

香港職工會聯盟的活動不單迷惑港人,更危害香港。我們必須緊記一個關鍵點:中轉貨物是並非必須經過香港的,貨主可以選擇在很多其他港口作中轉;若船公司對香港失去信心,擔心貨物不能準時送達目的地,我們便將失去中轉貨物運輸的業務。事實上,過去1個月已有部分中轉貨物繞過我們,轉用其他港口。若我們的成本增加或營運效率變得不可靠,這些業務便會一去不回頭。


這些對職工盟或李卓人來說明顯並不重要,他們並不在乎。他的整體策略只是以文革式的橫額及標語直接攻擊和黃主席李嘉誠先生,更於李先生的住所及和黃旗下的零售商店示威。


今次參與工潮的碼頭工人是在碼頭內為獨立的外判公司工作的工友,他們並非直接受聘於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職工盟的李卓人非常清楚這一點,卻仍然把矛頭直指和黃、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甚至李先生個人。


工會領袖及其追隨者選擇不予理會的,正是香港港口賴以營運及必須維持微妙的經濟平衡。事實上,我們70%的業務已是利潤相對較低的中轉貨物,這些貨物源於泰國或越南等地,以小型船隻運送至如香港等的樞紐港,然後再轉移至大型貨船,運送往美國、歐洲及其他市場的終點站。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花了45年建立起其中轉業務板塊,我們碼頭的設施昔日是以革新概念、專門為配合港口貨物裝卸而設立的。當時即使其他人對有關投資或有質疑及猶豫不決,李先生與和黃卻仍然願意承擔風險,投資及發展香港的港口業務。事實證明,這對所有人士均有所裨益。


隨着專注的投資及成功的企業領導,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建立了中轉運輸所需的資源及人手,確立香港成為區內的主要中轉樞紐,在操作效率、價格、質量,以至穩定程度上都極具競爭力。


必須依靠外判商的靈活高效

然而,這業務模式正面臨挑戰。由於中轉業務並不穩定,受很多非我們能控制的因素影響,使每周貨櫃量有升有跌。我們面對的競爭非常激烈,特別一些發展中國家,他們為求取代我們的位置,都不惜削減收費,壓縮了我們已非常微薄的利潤空間。


為了保持香港港口的成功以照顧眾多依靠這行業維生的從業員,公司投放了基本的資源,但要在工作量上落間適當、有效率地調度的話,我們必須依靠外判商的靈活高效。他們是香港港口成功的運作模式中重要的一環,我們非常重視他們的貢獻。期望透過坦誠的談判,是次工潮最終可以解決,但是政治化而誇張失實的裝腔作勢卻從來是無助化解問題的。


(文章經編輯刪節,小題由編者所加)

作者是和記黃埔港口集團董事總經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