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海事處出錯 自己查自己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1日 21:35
2013年05月01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國慶夜南丫海難導致39人罹難,把關的海事處連番被揭驗船粗疏不當,令事故在造船之始已埋禍根。事隔半年,負責調查的「南丫島附近撞船事故調查委員會」昨公布調查結果,指出「南丫四號」座椅不穩、無小童救生衣是導致多人罹難原因,狠批海事處驗船程序「令人費解」,對救生衣規定有法不依「驚訝及失望」,又指圖則與船的結構不符是「每階段都有人犯錯」。海事處表示會內部調查責任誰屬,但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質疑這等同「自己人查自己人」,恐怕最後無人受處分,批評調查欠公信力。


梁振英:海事處監管有嚴重問題

特首梁振英表示,報告提及海事處對本地載客船的監管存在嚴重問題,政府必須嚴肅處理和糾正,汲取教訓。他指令有關部門,在採納及跟進委員會建議後需繼續全面調查,若涉及行政失當或人為失誤,政府必定會秉公嚴肅處理,包括紀律聆訊。


調查委員會經過50日研訊,傳召約110名證人,上周一向特首呈交調查報告。除肇事的「南丫四號」及「海泰號」船長的責任部分被剔出,昨日發表的長達134頁報告涉及三大部分﹕事故起因、「南丫四號」迅速沉沒、罹難者眾多的原因。報告並提出6項涉及船舶發牌制度、船員職責及安全條例(詳見A2),以及7項海事處對船的審批、驗船及救生設備共13項建議。


調查報告用了不少篇幅批評海事處,回顧當日研訊,不少驗船人員以「不知道、不記得和不負責」回應,報告結論指「以往和現時的監管制度顯然存在嚴重問題」,「尤其承擔責任的態度和透明度的改變」。


南丫四號座椅螺絲「固定」在發泡膠

報告顯示,「南丫四號」的座椅不穩、無小童救生衣,都是導致罹難者眾多的原因。報告批評造船的財利船廠,將固定座椅的螺絲,大部分陷入夾層的發泡膠,根本無法抵禦扯力,但海事處驗船人員只選擇若干座椅施力,接納它們是妥為穩固,指此舉「實在令人費解」,更指驗船人員「樂得無知」。


救生衣政策 沒應用現有船

同樣地,船舶救生衣新例自2008年實施,但海事處卻有「政策」,「不將有關法例應用於現有船」。委員會對海事處有法不依表示「驚訝及非常失望」,批評「政策」既無文字紀錄,只靠口耳相傳,令海事處人員「暴露於明顯的貪污風險」。


設計造船驗船 均有人犯錯

至於「南丫四號」的迅速沉沒,研訊揭露「南丫四號」的圖則與船的結構不符,水密艙壁沒有裝上水密門,又因圖則混亂,令到船的「破艙穩性」(即船舶破損入水後的剩餘穩定性)錯足10多年。報告批評,「南丫四號」由設計、建造至驗船,「幾乎每個階段都接二連三有很多不同人犯錯」;海事處由審批圖則、驗船,連續4次錯過發現漏洞機會,否則會拒絕發牌。


張炳良不擔心「自己人查自己人」

不過,1980年代已加入海事處、於2008年救生衣新例時為副處長的現任海事處長廖漢波,昨在記者會上一直以「正進行內部調查」迴避自己應否問責甚至下台。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明白外界會質疑「自己人查自己人」,但他說對海事處有一定信心,若發現任何行政失當或人為疏忽,無論任何級別都會秉公辦理,紀律處分,如涉刑事亦會依法處理。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表示,政府應認真考慮追究刑責,決心改革海事處,包括驗船和執行海事法例的規定。航運業出身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批評,海事處多年來未有正視問題。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