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蘋果發債千億破紀錄 反應熱烈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02日 06:35
2013年05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蘋果近20年來首度發債,市場反應熱烈,標售的債券金額達170億美元(約1326億港元),獲超額認購近兩倍,創下史上非金融企業發債規模最大紀錄。目前蘋果坐擁約1450億美元現金,惟七成都是在美國國外,一旦資金調回本土,必須繳高昂稅率,蘋果「現金大把」仍要選擇發債,反映如何處理巨額海外資金,已成美國企業一大難題。


現金回流美國須付重稅

蘋果上周宣布未來兩年動用千億美元現金回饋股東,包括回購股份及增加派息。為應付派息現金支出,蘋果分別發行30億美元浮息及140億美元定息債券,贖回年期共有6種,由3至30年不等,昨由華爾街大行高盛及德銀負責標售債券。Dealogic的數據顯示,蘋果今次發債,是非金融企業歷來最大發債規模,超越2009年2月羅氏大藥廠發債165億美元的紀錄。


「蘋果債券」獲標普及穆迪評為AA+及Aa1,較最高的3A級僅低一級。投資者對蘋果發債反應良好,消息稱債券獲超額認購近兩倍,10年期債券的中標息率為2.415厘,較10年期美債(獲視為零風險基準)的孳息僅高75基點;30年期債券的中標息率則為3.883厘,較同年期美債高100基點。上周獲評為3A級的微軟亦發行10年期企業債,中標息率為2.413厘,「蘋果債券」的孳息與微軟接近。


微軟蘋果債券孳息接近

數據顯示,目前蘋果坐擁約1450億美元現金,較全美國獲3A評級的美國企業擁有的現金還要多,但多達1023億美元都是存放於海外,佔總數逾七成,而且上升趨勢已持續多年(見圖)。按目前的美國稅制,美國企業在海外賺得的盈利也須繳稅,一旦把海外現金調回本土,將要繳納35%的稅率。


美國稅務學者弗萊舍(Victor Fleischer)指出,2004年美國國會曾把有關稅率短暫下調至約5%,令美國企業錯誤地放心把現金囤積於海外,然而稅率回復正常後,美國企業便難以把資金調回本土,不少企業各出其謀避稅,例如靠海外分支「借錢」予本土母公司作營運之用,變相毋須繳稅,便可把現金調回美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