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有「香港威尼斯」美譽的水鄉大澳,以棚屋聞名。2000年大火後,政府一度計劃拆卸棚屋,惹起當地居民不滿,幾經爭取棚屋才得以重建。棚屋早於200年前、即香港開埠之前出現,為漁民的居所,因以搭戲棚的方法建屋,故稱為「棚屋」。
棚屋早期用料簡單,以葵葉、松皮、木塊和杉板搭成,棚底以石柱支撐,所有棚屋沿岸而建。早期的棚屋多是半圓拱形或三角形頂的一層房屋,分為客廳、睡房和安放神位的地方,直至1960年代,屋頂改成平頂,有兩層樓房,屋外加建「棚頭」或「棚尾」,作休憩、補網及曬鹹魚用。蓋搭棚屋須先向政府申請,故高度有限制。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說,早期棚屋的2樓只能算閣樓,高度不足以讓成人站立,2000年棚屋大火後,政府才略為放寬新建棚屋高度。
棚屋早期用料簡單,以葵葉、松皮、木塊和杉板搭成,棚底以石柱支撐,所有棚屋沿岸而建。早期的棚屋多是半圓拱形或三角形頂的一層房屋,分為客廳、睡房和安放神位的地方,直至1960年代,屋頂改成平頂,有兩層樓房,屋外加建「棚頭」或「棚尾」,作休憩、補網及曬鹹魚用。蓋搭棚屋須先向政府申請,故高度有限制。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說,早期棚屋的2樓只能算閣樓,高度不足以讓成人站立,2000年棚屋大火後,政府才略為放寬新建棚屋高度。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