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疑內容敏感 學術譯作回收序言撕走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11日 21:35
2013年05月11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北京大學經濟學家汪丁丁為一本學術譯作撰寫的序言,疑因涉及敏感政治內容被人撕去該部分,不少讀者近日購得「手撕版」書本後在網上表達不滿情緒,直斥這是「現代全球出版業羞恥的一筆」。汪丁丁表示「感到可氣又可憐」,認為是地方文宣部自以為是而犯下荒唐錯誤。


出版社被令重新處理

涉事書籍為浙江大學出版社的《自由的界限》,本報記者昨在北京一家書店向店員查詢此書時,拿到的便是序言被撕去的書。書中自第3頁起有4頁被撕去,留下明顯痕迹,書的最後一頁也被撕去。從書籍版權頁可見,該書是2012年12月初版。店員透露,該書去年底首次進貨時有序言,第一批賣完之後,出版社一直缺貨,上周進的第二批已是手撕版,據稱相關書籍曾被回收。


記者以顧客身分致電出版社,工作人員告知該書「最近在處理」:「領導說這批書現在要停止發貨,今天(5月10日)剛剛停,要去印刷廠重新處理,處理後才發貨,好像有點紙張問題。」


《自由的界限》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在1975年所著,書中批評無政府主義的絕對自由,但也批判極權政府,並提出從憲法制度改革實現真正的公共選擇的思路。汪丁丁的序言延續了布坎南的討論,並思索中國政治轉型,結尾部分指出,在目前政治格局下,與多黨代議制相比,中國更可能形成「黨內代議制」,執政黨各派魁首達成政治妥協,有一個多數派和兩個享有合法權利的反對派。


「感可氣可憐」 撰者網上刊

汪丁丁前日在博客重新發表該篇序言,並透露序言寫於兩年前,文中結尾的建議「現在恰好被新的政治局常委會實現了」。他批評出版一方忘記社會責任,指此事說明「小地方」的文宣部門自以為政治嗅覺敏銳,犯下荒唐錯誤,「以致要被將來的歷史學家嘲笑」。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