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莫讓七不講成為七傷拳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13日 06:35
2013年05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據內地多個大學教師消息透露,內地有關部門近期向各高等院校下達「七不講」指示,要求老師不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雖然事件未得到官方證實,但相關消息已成微博上禁忌的敏感詞,令人不禁憂心忡忡。


少年弱智,則中國弱智。高等教育是學校正規教育的最高階段,也是社會理性探討的合適平台。中國古代就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之說,「士志於道」,即追求真理,是中國大學精神的千年根基;在現代,大學自治和學術自由是大學制度的兩塊基石,其實質是鼓勵師生自由、自主、自律地追求真理與探究學術。大學不僅要對現在負責,更要義不容辭地擔當起為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未來負責的重任。大學不僅要順應社會、服務社會,更應該要有獨立的品格、自由的思想和深邃的理性。現代大學之母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at)的創辦人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即提出:「學術自由觀念是大學的核心。」中國《教師法》在第7條也寫明,教師的權利包括「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由此可見,「七不講」不僅與中國傳統及現代大學的普遍原則格格不入,也違反了中國現行的法律規定。


在「七不講」中,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和公民權利都是全球絕大多數人的共識;權貴資本主義則一定是社會主義原則的天敵;中共歷史上的錯誤,從反右、「大躍進」,到「文革」,都已編入現行大學生黨史教材,根本算不上禁忌;至於司法獨立,憲法也明文規定法院和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對公民社會一詞,雖有不同理解,但也不應該禁止討論。恰恰相反,作為學術研究、理性探討的平台,大學校園正是討論上述話題的最佳場所。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3月全國人大閉幕會議上論述「中國夢」時曾經表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我們要隨時隨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民智已開的今天,「七不講」不僅對於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是緣木求魚,更與「中國夢」的大方向背道而馳。因此,我們呼籲,如果「七不講」是誤傳謠言,有關方面應盡速澄清,如果確有其事,中央應及早糾正錯誤,收回成命,勿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蠢事,莫讓「七不講」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七傷拳」。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