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災區物資不缺未善用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16日 06:35
2013年05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四川雅安地震後,因為內地貪腐問題引起港人抗捐情緒,月初到災區探訪的樂施會董事陳英凝,親證災民不缺物資,反而是資源未運用得當,例如政府送水管駁水,卻沒有幫他們燒焊接駁;派發帳篷,卻沒處理落雨漏水問題。她稱,港人理性看待捐款賑災是好事,捐錢不如捐技能,樂施會將重點幫助災區重建醫療衛生,長遠扶貧重建生計。


陳英凝透露,聽到四川省政府最快在本月底推出重建方案,樂施會早前向地方政府提出支援重建的建議,對方持正面態度。樂施會籌款及傳訊部總監蕭美娟則表示,計劃就重建四川雅安籌募1500萬元。


樂施會於5月8日至12日,第三度派人到雅安地震災區,陳英凝隨團到過寶興縣靈關鎮大溝村、蘆山縣寶盛鄉玉溪村及中壩村,都是比較偏僻。


稱港人理性看待賬災好事

陳英凝說,村民的食物、食水和帳篷等都足夠,然而政府提供的帳篷很翳焗,加上下雨時地面會浸水,樂施會集中派發可防水的彩條布給災民。此行讓她發現災區並不缺物資,卻沒有迎合災民需要,未能適當運用。


陳形容內地政府只以「派東西」為賑災重要原則,例如派了水管供村民駁水,但卻沒有幫村民燒焊接駁,很多過去多年住在山區的村民根本不懂得如何接駁水管,結果不少村民繼續在河邊取食水。


指災民奶粉「多到可食到兩歲」

另一例子是很多有小孩的村民,獲不同奶粉公司捐出大量奶粉,「多到可以食到兩歲」。她說﹕「政府派完第一批物資後,便叫村民等待安置到板房,但一等就等四五個星期仍未獲安置。」


對於港人抗捐,陳英凝認為不應覺得所捐的錢都會落入貪官袋中,但認同港人理智看待捐款如何使用的問題,認清自己想為災民作出什麼支援,「要做有責任的捐款者,不能捐了錢買了良心就算」。


蕭美娟則表示,雖然剛開始時因為抗捐情緒,令樂施會收到的捐款較慢,但已愈來愈多,截至上周五已收到共520萬元捐款。


明報記者 周展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