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公布最新薪酬趨勢總指標,若政府根據指標釐定公務員今年加薪水平,加幅可能低於預計的4.5%通脹率,多個公務員工會都表示失望,其中紀律部隊評議會職方代表更表示不少紀律部隊人員有不滿情緒,正醞釀採取遊行、示威等激烈抗爭行動,云云。公務員加薪除非有新共識、新辦法,否則必須按既定機制處理,公務員不應輸打贏要;紀律部隊若真的醞釀採取激烈行動爭取加薪,性質等同要脅政府,將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紀律部隊必須三思。政府就公務員加薪,不能因為威脅而屈服,否則對納稅人絕不公平。
醞釀激烈行動爭取加薪?
紀律部隊應向公衆交代
今年薪酬趨勢淨指標(扣除增薪點),低層和中層公務員都是3.92%,高層為2.55%,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就公務員加薪,除了淨指標,雖云一併考慮通脹、香港經濟情况、政府財政狀况及公務員士氣等因素,不過,按過去做法,淨指標佔最重分量,歷年最終加幅都與淨指標的數字相若。若政府沿用行之有效的做法,則今年公務員加薪幅度,將會低過預計的4.5%通脹率,此所以公務員工會都表示失望,有「極度失望」以至「好痛苦」的說法。
公務員工會知道按既定機制,薪酬趨勢淨指標在加薪幅度具關鍵作用,因此工會負責人避談淨指標,轉打通脹牌,要求政府考慮百物騰貴,加幅要維持公務員的購買力等。不過,往年薪酬趨勢淨指標遠超通脹率之時,公務員不談通脹,要求政府按調查結果加薪,例如去年通脹率為4.1%,政府按淨指標給低層、中層公務員加薪5.8%,高層加5.26%;前年,低層、中層加薪6.16%,高層7.24%,預計通脹率只有5.4%。今年淨指標低過通脹率,工會負責人卻大談加薪幅度要追得上通脹,甚至要求高過通脹,這種搬動「龍門」做法,實際上就是輸打贏要。
公務員對今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的不滿,表現「最激」的是紀律部隊評議會職方代表倪錫水,他除了說極度失望、好痛苦之外,昨日在電台phone in節目表示紀律部隊期望加薪7%,政府要顧及他們的感受,又說不想破壞與政府的伙伴關係,而不少人對加幅可能遠低於期望,有不滿情緒,醞釀以遊街、示威等激烈抗爭行動,爭取加薪,他期望政府下決定時,考慮職方訴求和士氣。
倪錫水講到公務員與紀律部隊的感受,不過,公務員加薪,實際上加重納稅人負擔,按既定機制處理,相信大多數納稅人無異議,若公務員輸打贏要,那麼納稅人的感受又如何?倪錫水有關「激烈抗爭」之說,未知實情如何,政府有必要盡快了解事態,各個紀律部隊工會負責人有必要向公衆交代,因為紀律部隊醞釀採取激烈行動,對社會將是一個不穩定因素,若真有其事,政府要早為之謀,採取對策因應,使香港社會穩定不至於遭到衝擊。
客觀上,倪錫水的「紀律部隊以激烈行動爭取加薪」說法,對政府和公衆已經構成壓力,不過,他的表述並未提出足夠理據,說明政府偏離既定機制加薪的合理性。無論如何,政府不應屈服於「威嚇」,要堅持按一貫做法處理今年公務員加薪事宜,只要秉公辦理,公衆會是政府的最大後盾。
海事處領導失職敗政
工資照加公道何在?
公務員加薪一刀切,與工作表現無關,長期以來,不少市民對此另有看法。事實上,一些部門的表現,與公衆期望有巨大落差。例如:
● 新界丁屋僭建的尾大不掉景况,是地政總署、規劃署以至屋宇署長期工作失誤的結果;
● 電梯事故一而再發生,與機電署監管不力有關;
● 南丫海難,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揭露海事處長期因循苟且、有法不依,被認為是導致39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不過,諷刺的是,無論這些部門如何顢頇無能,領導首長失職敗政,但是公務員加薪,他們都有份。
目前公務員加薪宛如吃大鑊飯,並無「獎優罰劣」機制,缺乏多勞多得動力,這種體制不但使公務員體系異化,也窒礙了社會進步。政府應該研究改變公務員加薪制度,讓表現好的公務員得到較佳的獎賞,表現差的要付出代價。公務員加薪引入衡工量值評估,以往不少人提出過,當局(特別是公務員團體)都反對,主要認為這樣會滋生「奉承文化」,鼓勵公務員對上司逢迎托拍,云云。憑工作表現釐定加薪幅度,或許免不了一些負面效應,不過,透過制度設計,應該可以將之減至最少;若進行這方面改革,可能釋放出來的積極和創意能量,可以很巨大,值得嘗試推動。公務員按表現加薪,是更新部門文化,強化績效的適當操作槓杆。
此外,透過「獎優罰劣」機制,還可以起到重新調撥資源的效果,讓一些部門和環節得到更多資源,提供更好服務。例如律政部門、公共醫療體系,因為私人機構薪酬較優厚,流失量大,經此調撥之後,這些部門、環節可取得較多資源,減少人手流失。「獎優罰劣」對公務員體系是一個革命性變革,肯定會遭到強烈反彈,但是不徹底動手術,看不到有匡正公務員體系流弊的可能,而在無改變之前,政府應該堅持按既定機制處理公務員加薪事宜,切勿接受不合理的要求。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醞釀激烈行動爭取加薪?
紀律部隊應向公衆交代
今年薪酬趨勢淨指標(扣除增薪點),低層和中層公務員都是3.92%,高層為2.55%,特首會同行政會議就公務員加薪,除了淨指標,雖云一併考慮通脹、香港經濟情况、政府財政狀况及公務員士氣等因素,不過,按過去做法,淨指標佔最重分量,歷年最終加幅都與淨指標的數字相若。若政府沿用行之有效的做法,則今年公務員加薪幅度,將會低過預計的4.5%通脹率,此所以公務員工會都表示失望,有「極度失望」以至「好痛苦」的說法。
公務員工會知道按既定機制,薪酬趨勢淨指標在加薪幅度具關鍵作用,因此工會負責人避談淨指標,轉打通脹牌,要求政府考慮百物騰貴,加幅要維持公務員的購買力等。不過,往年薪酬趨勢淨指標遠超通脹率之時,公務員不談通脹,要求政府按調查結果加薪,例如去年通脹率為4.1%,政府按淨指標給低層、中層公務員加薪5.8%,高層加5.26%;前年,低層、中層加薪6.16%,高層7.24%,預計通脹率只有5.4%。今年淨指標低過通脹率,工會負責人卻大談加薪幅度要追得上通脹,甚至要求高過通脹,這種搬動「龍門」做法,實際上就是輸打贏要。
公務員對今年薪酬趨勢調查結果的不滿,表現「最激」的是紀律部隊評議會職方代表倪錫水,他除了說極度失望、好痛苦之外,昨日在電台phone in節目表示紀律部隊期望加薪7%,政府要顧及他們的感受,又說不想破壞與政府的伙伴關係,而不少人對加幅可能遠低於期望,有不滿情緒,醞釀以遊街、示威等激烈抗爭行動,爭取加薪,他期望政府下決定時,考慮職方訴求和士氣。
倪錫水講到公務員與紀律部隊的感受,不過,公務員加薪,實際上加重納稅人負擔,按既定機制處理,相信大多數納稅人無異議,若公務員輸打贏要,那麼納稅人的感受又如何?倪錫水有關「激烈抗爭」之說,未知實情如何,政府有必要盡快了解事態,各個紀律部隊工會負責人有必要向公衆交代,因為紀律部隊醞釀採取激烈行動,對社會將是一個不穩定因素,若真有其事,政府要早為之謀,採取對策因應,使香港社會穩定不至於遭到衝擊。
客觀上,倪錫水的「紀律部隊以激烈行動爭取加薪」說法,對政府和公衆已經構成壓力,不過,他的表述並未提出足夠理據,說明政府偏離既定機制加薪的合理性。無論如何,政府不應屈服於「威嚇」,要堅持按一貫做法處理今年公務員加薪事宜,只要秉公辦理,公衆會是政府的最大後盾。
海事處領導失職敗政
工資照加公道何在?
公務員加薪一刀切,與工作表現無關,長期以來,不少市民對此另有看法。事實上,一些部門的表現,與公衆期望有巨大落差。例如:
● 新界丁屋僭建的尾大不掉景况,是地政總署、規劃署以至屋宇署長期工作失誤的結果;
● 電梯事故一而再發生,與機電署監管不力有關;
● 南丫海難,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果,揭露海事處長期因循苟且、有法不依,被認為是導致39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不過,諷刺的是,無論這些部門如何顢頇無能,領導首長失職敗政,但是公務員加薪,他們都有份。
目前公務員加薪宛如吃大鑊飯,並無「獎優罰劣」機制,缺乏多勞多得動力,這種體制不但使公務員體系異化,也窒礙了社會進步。政府應該研究改變公務員加薪制度,讓表現好的公務員得到較佳的獎賞,表現差的要付出代價。公務員加薪引入衡工量值評估,以往不少人提出過,當局(特別是公務員團體)都反對,主要認為這樣會滋生「奉承文化」,鼓勵公務員對上司逢迎托拍,云云。憑工作表現釐定加薪幅度,或許免不了一些負面效應,不過,透過制度設計,應該可以將之減至最少;若進行這方面改革,可能釋放出來的積極和創意能量,可以很巨大,值得嘗試推動。公務員按表現加薪,是更新部門文化,強化績效的適當操作槓杆。
此外,透過「獎優罰劣」機制,還可以起到重新調撥資源的效果,讓一些部門和環節得到更多資源,提供更好服務。例如律政部門、公共醫療體系,因為私人機構薪酬較優厚,流失量大,經此調撥之後,這些部門、環節可取得較多資源,減少人手流失。「獎優罰劣」對公務員體系是一個革命性變革,肯定會遭到強烈反彈,但是不徹底動手術,看不到有匡正公務員體系流弊的可能,而在無改變之前,政府應該堅持按既定機制處理公務員加薪事宜,切勿接受不合理的要求。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