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回望去年3月25日的行政長官選舉,當時勝出的梁振英曾誇下海口說:「今後沒有梁營、唐營和何營,只有一個香港營。」結果到現在為止,大量「梁粉」獲委任公職,泛民中人則被政府冷待,示威者未接觸到梁振英,就已被保安、警方排拒於千里之外。這樣的政府,真是不分政見、團結一心的政府嗎?
近日,去年「十一海難」死難者家屬則聯署致信給梁振英,批評政府只有官腔回應,指對方及海事處均沒就事件正式道歉。事件曝光,海事處長表示有歉意,但沒有正式道歉,梁振英更沒回應事件。作為政府的首長,作為一名從政者,時常保持謙卑聆聽各方民意,發現有錯就立刻道歉是相當基本的要求。惟梁振英上台至今,只曾就自己僭建一事向公眾道歉之外,在其他事件上都未曾正式道歉。我不知道「鄭重道歉」或「對不起」對他來說是否這樣難開口,但市民對他的期望就是以道歉及實際行動承擔責任。
當然,海事處內部問題應是前朝,甚至是回歸前已遺下至今的種種流弊。從此來看,梁振英當然沒有義務就前朝所犯的錯,向公眾承認錯誤及道歉。可是,政治不是從來如此分得清的。假如梁振英當時能在海難調查報告記者會上捉住時機,向死難者家屬及公眾致歉的話,反彈理應較少。可是政府官員這樣倔強,從未就海難作正式道歉的話,不但無法爭取民心,還會被視為表現「冷血」,到頭來失去更多支持。
上台10個月至今,梁振英政府處處表現「親疏有別」,完全不為前朝犯錯負責,以至道歉,視同道為莫逆,將示威者、意見不同者當成仇敵,這種心態不但無助政府施政,更無視意見不同者對政策的建議,失去不少改善政策的良機。這樣下去,「香港營」未達成,「香港集中營」就已成形。
作者是學民思潮發言人
近日,去年「十一海難」死難者家屬則聯署致信給梁振英,批評政府只有官腔回應,指對方及海事處均沒就事件正式道歉。事件曝光,海事處長表示有歉意,但沒有正式道歉,梁振英更沒回應事件。作為政府的首長,作為一名從政者,時常保持謙卑聆聽各方民意,發現有錯就立刻道歉是相當基本的要求。惟梁振英上台至今,只曾就自己僭建一事向公眾道歉之外,在其他事件上都未曾正式道歉。我不知道「鄭重道歉」或「對不起」對他來說是否這樣難開口,但市民對他的期望就是以道歉及實際行動承擔責任。
當然,海事處內部問題應是前朝,甚至是回歸前已遺下至今的種種流弊。從此來看,梁振英當然沒有義務就前朝所犯的錯,向公眾承認錯誤及道歉。可是,政治不是從來如此分得清的。假如梁振英當時能在海難調查報告記者會上捉住時機,向死難者家屬及公眾致歉的話,反彈理應較少。可是政府官員這樣倔強,從未就海難作正式道歉的話,不但無法爭取民心,還會被視為表現「冷血」,到頭來失去更多支持。
上台10個月至今,梁振英政府處處表現「親疏有別」,完全不為前朝犯錯負責,以至道歉,視同道為莫逆,將示威者、意見不同者當成仇敵,這種心態不但無助政府施政,更無視意見不同者對政策的建議,失去不少改善政策的良機。這樣下去,「香港營」未達成,「香港集中營」就已成形。
作者是學民思潮發言人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