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股市新股發行(IPO)已停擺超過6個月。有迹象表明監管層對IPO審查力度在逐步加強,IPO重啟的時間窗口或許因此延遲到第三季度。
中證監開出「史上最嚴罰單」
本月17日,據官方媒體報道,監管層對IPO欺詐行為的打擊力度正在加強。具體做法包括涉嫌造假的IPO項目,申報到一定階段後即便申請撤退材料,監管部門也會立案進行稽查,核查是否在申報材料中涉嫌欺詐等違規行為。
監管部門的趨嚴態度亦在近日市場熱議的「創業板造假第一股」萬福生科案件中有所體現。保薦機構平安證券日前就吃到了「史上最嚴罰單」: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並沒收其萬福生科發行上市項目的業務收入2555萬元人民幣,並處以2倍的罰款,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對保薦代表人吳文浩、何濤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撤銷證券從業資格,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保薦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薛榮年、曾年生和崔嶺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對保薦項目協辦人湯德智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
此舉是2004年中國保薦管理制度實施以來,首次對保薦機構單獨立案,亦是首次對保薦機構在保薦業務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實施了暫停業務資格,其間平安證券申辦的項目將不被受理。在罰款上更是由傳統的「沒一罰一」變為「沒一罰二」;處罰對象亦由原來的保薦代表人擴大至該機構的保薦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
保薦代表季度培訓無蹤影
此前市場普遍預計IPO將在5、6月間重啟,但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目前IPO核查已進入第二批企業現場檢查階段,監管層正着力打擊新股發行市場的惡意造假行為,加之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等因素影響,IPO重啟時點將晚於預期,不排除第三季度方能常規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進入5月份,中國證券業協會仍然沒有下發今年的保薦代表培訓通知。這項培訓以往是每季度一次。
保薦代表培訓是證券業協會組織的針對保薦代表、從事IPO業務的會計師和律師的專門培訓,每年4次。除了證監發行部、創業板發行部、會計部和法律部的司局級和處級幹部做專題講座之外,證監會主管發行的會領導有時也會出席。
此番推遲或許是因為第一季度以來券商都忙於IPO在審項目的財務核查,佔據了大量時間,無暇培訓。但與此同時,亦讓市場對IPO近期重啟愈發無望。
轉道香港上市激增
就在市場猜測A股IPO何時重啟之際,許多排隊的企業早已等不及了,選擇轉道香港上市。中國光大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陳律此前表示,擬A股上市公司考慮和着手轉道港股的,總體數量在100至200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中證監為分流A股IPO的壓力,已放寬內地企業境外上市「456」的門檻,即4億人民幣淨資產、5000萬美元融資額、6000萬人民幣淨利潤的標準,不再設盈利、規模等門檻,同時簡化了境外上市的申報文件和審核程序。
馮其十
中證監開出「史上最嚴罰單」
本月17日,據官方媒體報道,監管層對IPO欺詐行為的打擊力度正在加強。具體做法包括涉嫌造假的IPO項目,申報到一定階段後即便申請撤退材料,監管部門也會立案進行稽查,核查是否在申報材料中涉嫌欺詐等違規行為。
監管部門的趨嚴態度亦在近日市場熱議的「創業板造假第一股」萬福生科案件中有所體現。保薦機構平安證券日前就吃到了「史上最嚴罰單」: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並沒收其萬福生科發行上市項目的業務收入2555萬元人民幣,並處以2倍的罰款,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對保薦代表人吳文浩、何濤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撤銷證券從業資格,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保薦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薛榮年、曾年生和崔嶺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對保薦項目協辦人湯德智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撤銷證券從業資格。
此舉是2004年中國保薦管理制度實施以來,首次對保薦機構單獨立案,亦是首次對保薦機構在保薦業務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實施了暫停業務資格,其間平安證券申辦的項目將不被受理。在罰款上更是由傳統的「沒一罰一」變為「沒一罰二」;處罰對象亦由原來的保薦代表人擴大至該機構的保薦業務負責人、內核負責人。
保薦代表季度培訓無蹤影
此前市場普遍預計IPO將在5、6月間重啟,但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目前IPO核查已進入第二批企業現場檢查階段,監管層正着力打擊新股發行市場的惡意造假行為,加之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等因素影響,IPO重啟時點將晚於預期,不排除第三季度方能常規化。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進入5月份,中國證券業協會仍然沒有下發今年的保薦代表培訓通知。這項培訓以往是每季度一次。
保薦代表培訓是證券業協會組織的針對保薦代表、從事IPO業務的會計師和律師的專門培訓,每年4次。除了證監發行部、創業板發行部、會計部和法律部的司局級和處級幹部做專題講座之外,證監會主管發行的會領導有時也會出席。
此番推遲或許是因為第一季度以來券商都忙於IPO在審項目的財務核查,佔據了大量時間,無暇培訓。但與此同時,亦讓市場對IPO近期重啟愈發無望。
轉道香港上市激增
就在市場猜測A股IPO何時重啟之際,許多排隊的企業早已等不及了,選擇轉道香港上市。中國光大證券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陳律此前表示,擬A股上市公司考慮和着手轉道港股的,總體數量在100至200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中證監為分流A股IPO的壓力,已放寬內地企業境外上市「456」的門檻,即4億人民幣淨資產、5000萬美元融資額、6000萬人民幣淨利潤的標準,不再設盈利、規模等門檻,同時簡化了境外上市的申報文件和審核程序。
馮其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