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Sell in May」魔咒不再。截至上周五為止,美股5月份多達10個交易日都是升市,股民「勝出率」高達76%,贏面遠高於在賭場「買大細」。然而不論美國宏觀經濟數據還是美股盈利都明顯轉弱,今年首季美股盈利僅增3.4%,追不上美股升勢,美股牛市強勢還可持續多久實屬疑問。
去年5月僅三成多升市天
傳統投資智慧稱「Sell in May and go away」,意即投資者在5月沽貨後,要到10月萬聖節才好重返股市,例如去年5月便是跌市天多過升市天,該月標指僅有36%的交易日錄得升幅,而且全月的高位,是在首個交易天5月1日錄得的1405點,隨後股市反覆下挫,更一度跌穿1300點水平,月底反彈後累計跌幅仍達6.8%,令人對「Sell in May」魔咒嘖嘖稱奇。
不過在聯儲局的QE3印鈔效應下,5月跌市魔咒今年不再有效,美股道指在本月至今已勁升超過500點;按標普500指數計算,在今年5月已過去的13個交易日中,多達10個交易日都是升市,「贏面」高達七成半,是過往1年升市天比例最高的1個月(圖1),同時本月已累升了超過4%。
美股變「資金避風港」
自去年中起,標指已出現升市天比例愈來愈高的趨勢,推出QE3後更為明顯,到今年1月,更開始突破六成的水平,難怪投資界笑稱美股已成為避險資金的避風港(safe haven)。
現時5月美國股市剩下9個交易日(27日為假期),差不多要餘下所有的日子都是跌市,今年5月才會錄得跌市天多過升市天,雖然5月未完,但「Sell in May」魔咒今年失效已差不多成為事實。
聯儲局泵水獨撐美股升市
美股狂飈,但無論美國宏觀經濟數據還是美股盈利都明顯轉弱,反映目前升市已陷入僅靠儲局泵水的局面。
就以彭博經濟驚喜指數為例,自今年3月起已開始下跌,上周五已跌至負數區域的-0.22,為8個月以來最差,但標指則「反地心吸力」般狂衝(圖2)。若指數處於負數區域,即代表美國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經濟增長動力轉弱,反之亦然。
財經信息服務供應商FactSet數據亦顯示,絕大部分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已經公布今年首季業績,當中有七成能夠所謂「好過預期」,然而標指成分股的盈利按年增長動力已大為減弱,今年首季美股盈利僅增3.4%,追不上美股升勢,市盈率(P/E)由年初的14.15倍,升至目前的16.32倍,營業額甚至錄得按年倒退0.2%,反映美股盈利自2009年起的高增長難以復再。
退市陰霾考驗非理性亢奮
在經濟數據及美股盈利增長轉弱,儲局又可能在今年隨時削減買債下,美股近期的「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 exuberance)勢受考驗。
明報記者 謝德健
去年5月僅三成多升市天
傳統投資智慧稱「Sell in May and go away」,意即投資者在5月沽貨後,要到10月萬聖節才好重返股市,例如去年5月便是跌市天多過升市天,該月標指僅有36%的交易日錄得升幅,而且全月的高位,是在首個交易天5月1日錄得的1405點,隨後股市反覆下挫,更一度跌穿1300點水平,月底反彈後累計跌幅仍達6.8%,令人對「Sell in May」魔咒嘖嘖稱奇。
不過在聯儲局的QE3印鈔效應下,5月跌市魔咒今年不再有效,美股道指在本月至今已勁升超過500點;按標普500指數計算,在今年5月已過去的13個交易日中,多達10個交易日都是升市,「贏面」高達七成半,是過往1年升市天比例最高的1個月(圖1),同時本月已累升了超過4%。
美股變「資金避風港」
自去年中起,標指已出現升市天比例愈來愈高的趨勢,推出QE3後更為明顯,到今年1月,更開始突破六成的水平,難怪投資界笑稱美股已成為避險資金的避風港(safe haven)。
現時5月美國股市剩下9個交易日(27日為假期),差不多要餘下所有的日子都是跌市,今年5月才會錄得跌市天多過升市天,雖然5月未完,但「Sell in May」魔咒今年失效已差不多成為事實。
聯儲局泵水獨撐美股升市
美股狂飈,但無論美國宏觀經濟數據還是美股盈利都明顯轉弱,反映目前升市已陷入僅靠儲局泵水的局面。
就以彭博經濟驚喜指數為例,自今年3月起已開始下跌,上周五已跌至負數區域的-0.22,為8個月以來最差,但標指則「反地心吸力」般狂衝(圖2)。若指數處於負數區域,即代表美國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經濟增長動力轉弱,反之亦然。
財經信息服務供應商FactSet數據亦顯示,絕大部分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已經公布今年首季業績,當中有七成能夠所謂「好過預期」,然而標指成分股的盈利按年增長動力已大為減弱,今年首季美股盈利僅增3.4%,追不上美股升勢,市盈率(P/E)由年初的14.15倍,升至目前的16.32倍,營業額甚至錄得按年倒退0.2%,反映美股盈利自2009年起的高增長難以復再。
退市陰霾考驗非理性亢奮
在經濟數據及美股盈利增長轉弱,儲局又可能在今年隨時削減買債下,美股近期的「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 exuberance)勢受考驗。
明報記者 謝德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