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每天早上9時多,公利的榨汁機便會開動,老闆崔志新(圖)把蒸過的蔗逐撮逐撮放進去,然後把壓過的蔗再次放進機裏。如此重複動作十多次,青綠蔗汁慢慢滴滿盛器,而經過多次按壓,蔗亦漸漸從粗條變成細細碎碎的薄片(左圖),那些薄片其實是蔗的纖維。而榨汁前,得先經過一輪工序﹕要刨皮、洗淨,至少蒸兩小時才可去掉蔗的臭青味。「蒸過的蔗,榨起汁來香一點,蒸蔗也考功夫,有時蒸過龍,火力太猛以致收乾水,甚至會帶點燶味。」崔志新說。
靚蔗粗圓順滑節位闊
公利選的是肉蔗,崔志新指竹蔗產量低,當造時間短至兩個月,成本甚高,故他採用從青皮蔗改良過來的肉蔗。「這種蔗榨出來的汁較清甜,而且不會太涸喉。」他指黑皮蔗汁較混濁濃稠,喝下去會覺涸喉,「尤其經過蒸的步驟,榨出來的蔗汁味道更濃郁,也就更涸喉了」。不過黑皮蔗也非全無好處,「黑皮蔗比青皮蔗稔身,容易咬,宜作咬蔗」。甘蔗榨出來的汁較稀,宜用作煉糖。
至於靚蔗,他指以蔗條粗圓,看上去順滑,蔗肉鬆化為佳。「另外,蔗上的節位愈闊,蔗汁便愈多。一般節位可短至一兩吋,或長至手掌長度(約七八吋),有手掌長度就最靚。」土壤亦會直接影響蔗的質素,土質靚,可長出兩個成人高度的蔗,如土地太瘦削,則只能長出約一半高度的蔗。「沙石地生長出來的蔗較短,節位亦會較窄。」他指蔗每年只一至兩造,冬天採收的蔗較多汁,「夏天時,蔗開始收水,被太陽曬得多,蔗肉變實,皮更硬,榨出來的汁亦較少」。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