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環境局昨推出減廢藍圖,擬10年內減廢四成,惟政府不排除在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落成前,先實施垃圾徵費,立法會議員認為當局切忌為達標「過於急進」,更不應未有設施先收費,免市民「被迫徵費」。另有環團促請當局擴大家居廢物分類回收,協助減廢。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克勤表示,政府減廢目標可接受,惟當局須先提供減廢途徑,如落實興建減廢設施及改善回收配套,免市民「被迫徵費」。他亦指垃圾徵費計劃的收費及管理問題仍有不少爭議,當局不應為達標「過於急進」,否則只是「自欺欺人」。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馮詩麗稱,當局定下10年內減廢四成的目標「樂觀進取」,惟要達標必須盡快推行垃圾徵費,並改善地區分類回收設施,及推動回收業發展,協助市民回收,免廢物被棄堆填區。
綠領行動發言人批評,減廢藍圖沒有執行細節,並建議當局加快推行垃圾「按量收費」減少廢物。他建議將可回收的資源如玻璃、電池、光管等納入家居廢物分類回收計劃。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克勤表示,政府減廢目標可接受,惟當局須先提供減廢途徑,如落實興建減廢設施及改善回收配套,免市民「被迫徵費」。他亦指垃圾徵費計劃的收費及管理問題仍有不少爭議,當局不應為達標「過於急進」,否則只是「自欺欺人」。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主任馮詩麗稱,當局定下10年內減廢四成的目標「樂觀進取」,惟要達標必須盡快推行垃圾徵費,並改善地區分類回收設施,及推動回收業發展,協助市民回收,免廢物被棄堆填區。
綠領行動發言人批評,減廢藍圖沒有執行細節,並建議當局加快推行垃圾「按量收費」減少廢物。他建議將可回收的資源如玻璃、電池、光管等納入家居廢物分類回收計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