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女兒6個月大,祖父母總愛插手湊女兒,一哭就哄或去抱起她。有時周末帶她見兩老,我說過不要給孩子朱古力,他們轉頭就掰一角給女兒吃,說「試少少也不怕吧」;說了別給她喝汽水,轉頭就看到她喝可樂,即使丈夫發火也只能擋一會。這令我很不高興,久久不能釋然,但我總不能不帶孫兒給他們看吖,如何是好呢?
首先,爸媽可先理性地想一想,一個6個月大的孩子需要什麼?
這時期的幼兒反應大概只有一個標準,誰最順着照顧她的需要,她就自然最愛黐着誰。另一方面,大人給她吃什麼,她自然就會吃什麽了,何况可樂朱古力這些零吃,連大人也忍不住吃,6個月大的孩子哪有能力分辨呢?
老人畢竟沒有湊孩子多年,很多記憶也濃縮了,加上自信有經驗和心急表現自己能夠幫忙,才會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新手爸媽緊張不想犯錯,也不想孩子過早接觸不良食品,這的確也合乎現代教養原則,故亦能理解爸媽的不滿。
喚醒長者昔日湊仔記憶
新手爸媽面對寵慣孩子的長者,若從兩個不同觀點出發,一是看作他們「沒有掌握好愛的表達」,另一是他們「不合作」,兩種看法已相差甚遠。若事事側重負面去看,既不能解決問題,也可能混合情緒,令問題惡化。當孩子漸大,懂得多一點,就更易查覺大人之間的不協調,教導也就愈益矛盾。
要減少摩擦,爸媽首先要尊重老人,不宜單單宣布哪些不准做,或動輒發脾氣、以不相見來懲罰他們「不合作」。他們愈少見孩子,就愈想討好孫兒留下好印象,孩子也會覺得受寵,爸媽則愈覺屈氣。
鼓勵拖手傾偈代替派糖
我建議採用老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如跟他們多聊天、說事例等,表達自己的想法。老人通常有經驗,認同你的觀點就能配合教養。比如說,多吃糖、喝汽水,會令孩子不願食正餐,過度興奮會影響作息健康等,跟他們提點一下這些道理,老人家自然會醒覺。爸媽也可以提出每次可以來一點限量小零食,並多向他們說說孩子最近有何進步,鼓勵祖孫多聊天、拖手玩,分散注意力,老人就自然減少拿出不適當的東西來博孩子歡心。
雖然爸媽管教自己的孩子是天經地義,不過面對祖父母插手,亦應盡量避免正面衝突,例如藉口餵奶由媽媽抱開孩子,或由爸爸和自己的父母悄悄協商溝通。把以往的事情丟開,再多加耐心和老人溝通,事情就會順暢多了。
資料提供﹕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親職教育中心主任(註冊社工)廖李耀群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