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市公司的董事及員工,不少人均獲授予認股權以作獎勵,尤其在高級管理層更為普遍。今次騰訊總裁劉熾平及集團員工,以「超筍價」在股價高位去行使認股權,帳面上獲利甚豐。不過,此舉亦有機會引起市場憂慮,這批熟悉集團業務的內部人士,可能眼見股價見頂,而「先行使,後套現」。
分析員:市場看好騰訊 縱減持影響微
實際上,騰訊過去有不少董事,如總裁劉熾平及首席技術官張志東,在騰訊過去股價抽升至高位時,乘機減持股份。觀乎2010年開始計起,一眾董事在不同時期減持後,騰訊1周至1個月內的股價多數向下。不過,股價不久後見底,並開始重展升勢(見圖)。
有外資行電訊分析員指出,近期騰訊董事及員工的行使價,遠較現貨價為低,明顯是為了在短期內套現獲利,而非長遠持有。他指出,董事在高位減持的確會影響股價表現,但因市場已轉為看好騰訊業務增長,故未必會有很大影響。再加上,主席馬化騰過去與投行,訂立一些低價沽貨的合約已完結,算是釋除市場其中一項疑慮。
馬化騰在2011年3月底開始,多次以67.806元,大手沽出持有的股份,直至8月底為止,合共沽出1500萬股,當時的股價約在180多元的水平。期間一度令市場擔心,馬化騰連續大手減持,是思捷前主席邢李㷧貨,當年沽出思捷退出的翻版。其後,馬化騰在翌年的業績會上,解釋僅是他與投行訂立的一些合約。
分析員:市場看好騰訊 縱減持影響微
實際上,騰訊過去有不少董事,如總裁劉熾平及首席技術官張志東,在騰訊過去股價抽升至高位時,乘機減持股份。觀乎2010年開始計起,一眾董事在不同時期減持後,騰訊1周至1個月內的股價多數向下。不過,股價不久後見底,並開始重展升勢(見圖)。
有外資行電訊分析員指出,近期騰訊董事及員工的行使價,遠較現貨價為低,明顯是為了在短期內套現獲利,而非長遠持有。他指出,董事在高位減持的確會影響股價表現,但因市場已轉為看好騰訊業務增長,故未必會有很大影響。再加上,主席馬化騰過去與投行,訂立一些低價沽貨的合約已完結,算是釋除市場其中一項疑慮。
馬化騰在2011年3月底開始,多次以67.806元,大手沽出持有的股份,直至8月底為止,合共沽出1500萬股,當時的股價約在180多元的水平。期間一度令市場擔心,馬化騰連續大手減持,是思捷前主席邢李㷧貨,當年沽出思捷退出的翻版。其後,馬化騰在翌年的業績會上,解釋僅是他與投行訂立的一些合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