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陳小姐本職為文員,本來正住在已供滿的自住物業中,後來物業被收購。由於現時樓價高昂,出售舊有物業所得的資金並不足夠買入新房子,因此暫時仍是租樓,欲待日後樓價下跌至合適水平時才入市。惟她擔心,現時持有的資金將被通脹蠶食,因此來函諮詢如何作安排。
全球低息 短期樓市難大跌
陳小姐現時月入雖逾萬元,但單是租房子便用去了8200元,若再減去日常生活開支,筆者估計應該再無餘錢作出投資。在這裏先談及樓市的問題,筆者從宏觀的情况看待本港樓市。毫無疑問,本港樓市經歷過去數年的凌厲升幅,實已與本港經濟狀况及市場的購買力脫節,理論上,下調的空間着實不小。加上在政府出招打壓之下,樓市已開始出現降溫的迹象,不排除短期內將出現調整,但相信幅度應不會太深,估計約在5%至10%的水平。但論及真正的轉勢,暫時亦未見明顯的迹象。
皆因,現時全球仍維持在極低息的環境中,而且流動性十分寬鬆。即使樓市稍見放緩,但對業主的負擔並沒有多少增加,因此他們放售的壓力並不大,從而令樓價維持高位運行。即是說,除非低息環境結束,或者外圍經濟出現重大問題,否則本港樓市應難見大跌。而且環球經濟雖出現放緩迹象,但仍遠遠未致衰退的地步,幾可以說在短期而言,筆者認為樓市出現大跌的機會並不大。
本金不容有失 高風險資產只宜佔兩成
陳小姐欲為手上的資本增值,主要目的為對抗通脹。可預計陳小姐賣出舊物業所得的資本將是唯一可作投資的,因此可以說是不容有失。因此,在投資的取向上適宜偏向保守。從近來的數據得見,全球通脹出現放緩的迹象,相信未來時日應會處於較為溫和的水平。因此,筆者保守估計,只要陳小姐能為資本每年增值4%,應已足夠對抗通脹的風險。
筆者建議陳小姐的投資組合中,高風險資產及低風險資產宜取二八之比, 低風險資產以債券為主要配置,當中可由環球債券,高息債券,新興市場債券及通脹掛鈎債券等組成。這等投資的風險較低,雖然增長潛力低於股票等,但回報卻較為平穩,高風險資產的配置則是環球股票,其作用是為資本帶來增值的潛力,當中各類投資的比重當可參考附圖。以此組合應不難為陳小姐的資本帶來每年4%的回報。
當然,住房始終為必需品,不排除最終陳小姐會在樓市未回到合意的水平前便需入市,由於陳小姐並沒談及現時持有多少資金,亦沒點明將來置業的要求如地點,呎數等等,因此難以估計樓市要跌上多少才能讓陳小姐入市,因此上文所提到的,只是筆者單單以對抗通脹的原則而作的投資建議。
當然,若要把樓價或會出現的差距計算在內,則便要提高投資組合的回報,但筆者建議,高風險資產最多也不應超於整個組合30%的比重,始終陳小姐承受風險的能力並不高。
黃文傑
高富金融集團研究部 高級分析員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全球低息 短期樓市難大跌
陳小姐現時月入雖逾萬元,但單是租房子便用去了8200元,若再減去日常生活開支,筆者估計應該再無餘錢作出投資。在這裏先談及樓市的問題,筆者從宏觀的情况看待本港樓市。毫無疑問,本港樓市經歷過去數年的凌厲升幅,實已與本港經濟狀况及市場的購買力脫節,理論上,下調的空間着實不小。加上在政府出招打壓之下,樓市已開始出現降溫的迹象,不排除短期內將出現調整,但相信幅度應不會太深,估計約在5%至10%的水平。但論及真正的轉勢,暫時亦未見明顯的迹象。
皆因,現時全球仍維持在極低息的環境中,而且流動性十分寬鬆。即使樓市稍見放緩,但對業主的負擔並沒有多少增加,因此他們放售的壓力並不大,從而令樓價維持高位運行。即是說,除非低息環境結束,或者外圍經濟出現重大問題,否則本港樓市應難見大跌。而且環球經濟雖出現放緩迹象,但仍遠遠未致衰退的地步,幾可以說在短期而言,筆者認為樓市出現大跌的機會並不大。
本金不容有失 高風險資產只宜佔兩成
陳小姐欲為手上的資本增值,主要目的為對抗通脹。可預計陳小姐賣出舊物業所得的資本將是唯一可作投資的,因此可以說是不容有失。因此,在投資的取向上適宜偏向保守。從近來的數據得見,全球通脹出現放緩的迹象,相信未來時日應會處於較為溫和的水平。因此,筆者保守估計,只要陳小姐能為資本每年增值4%,應已足夠對抗通脹的風險。
筆者建議陳小姐的投資組合中,高風險資產及低風險資產宜取二八之比, 低風險資產以債券為主要配置,當中可由環球債券,高息債券,新興市場債券及通脹掛鈎債券等組成。這等投資的風險較低,雖然增長潛力低於股票等,但回報卻較為平穩,高風險資產的配置則是環球股票,其作用是為資本帶來增值的潛力,當中各類投資的比重當可參考附圖。以此組合應不難為陳小姐的資本帶來每年4%的回報。
當然,住房始終為必需品,不排除最終陳小姐會在樓市未回到合意的水平前便需入市,由於陳小姐並沒談及現時持有多少資金,亦沒點明將來置業的要求如地點,呎數等等,因此難以估計樓市要跌上多少才能讓陳小姐入市,因此上文所提到的,只是筆者單單以對抗通脹的原則而作的投資建議。
當然,若要把樓價或會出現的差距計算在內,則便要提高投資組合的回報,但筆者建議,高風險資產最多也不應超於整個組合30%的比重,始終陳小姐承受風險的能力並不高。
黃文傑
高富金融集團研究部 高級分析員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