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人煙稠密,大多數市民的居住環境狹窄,除了令生活質素較差外,同時加劇病菌傳播。香港大學地理系分析2007至2009年在廣華醫院確診、俗稱肺癆的肺結核個案,發現當中49.5%患者家住8樓或以下,而住在公共屋邨的個案亦較私樓多。負責研究的學者認為,住在低層的居民家居景觀狹窄及陽光無法照射,增加染病風險。
同層病發率 公屋高私樓1倍
港大的研究員分析了1337名廣華醫院的肺結核病者資料,他們分別住在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黃大仙、葵青及荃灣區。研究發現當中662人住在8樓或以下,佔整體近半,包括206名住在護老院及各類宿舍的人。分析又發現,即使層數相同,住在公屋較私樓的發病率高出1倍;而高樓價的私樓高層單位,甚至出現零發病率。
研究員同時利用電腦軟件,分析一些多次出現肺結核個案的樓宇,了解該處「可見天日」的情况。研究發現,住在這些肺結核高風險地區的居民,抬頭望天普遍都只看到不足50%的天空,景觀狹窄,所受的日光亦相對較少。
低層日光少 屏風樓損健康
負責研究的港大地理系副教授賴寶珍表示,過去坊間一直形容肺結核為「窮人病」,又指多曬太陽可以將結核菌殺死,認為研究結果正好印證這兩種講法。她說﹕「住在低層的居民,日光很多時被其他高樓大廈阻擋,而住在公營房屋的多屬基層人士,這兩類住宅環境都出現不少肺結核個案。」
報告認為,本港樓宇近年傾向以高密度的「屏風樓」發展,此舉雖增加單位供應量,卻令周邊民居的景觀變得狹窄,損害健康。賴寶珍期望研究能提醒政府及發展商,在考慮規劃時,多從空間出發,「建更多行人路、避免興建密集的屏風樓,令住在低層的住客也可享受陽光」。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稱,曬太陽可為人體帶來維他命D、鈣及鏻等物質,有助增強免疫力,減低發病機會。城市人在屏風樓群中棲息,帶有細菌的空氣難以消散,加上樓宇間的空間狹窄,與鄰居接觸緊密,加劇傳染病傳播,尤其是以空氣傳播的肺結核。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