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近公布內地4月份各經濟指標表現均欠佳。可以確認,在今年首季特別是3月時呈現的疲弱經濟表現,並非短期個別事件。即使工業增加值,以及與生產相關的指數略有上升,但對比去年同期異常低的基數而言,4月的升幅僅算溫和。信貸持續寬鬆,房屋銷售依然不錯,但這些傳統的領先指標仍要一定時間才能轉化為真實經濟活動,中國第2季GDP增長要按季高增速長的期望似乎相當渺茫。
這將導致2013年全年GDP增長明顯低過年初的普遍預期。因為即使如領先指標所暗示般,中國經濟能在下半年拾回強勁的增長動力,2013年全年表現仍會被不濟的上半年拖累,特別是去年下半年基數相當高,今年下半年GDP按年增長料有限。目前市場普遍預期全年GDP增長約7.5%,一旦下半年經濟表現仍然欠佳,甚或連官方每年7.5%增長的目標也不保。中國放鬆調控將較官方所期望的來得更快。
上半年經濟弱 下半年保增長壓力大
那究竟為何2012年尾以來行之有效、以住宅市場拉動的工業復蘇突然失效?宏觀來說,中國的趨勢增長率(trend growth rate)正在不斷下降(圖1),政府以發債、投資推動高速增長的能力愈見有限。這其實是變為更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但亦代表各經濟參與者將面對更加多變的環境。
住宅市場是這個機制的重要一環。房屋銷售一直與建造業以及工業活動相掛鈎,新房屋需求令發展商建更多樓房,帶動建築物料的需求。但這個循環效果在今年卻顯得薄弱。房地產銷售實際上仍然熾熱,頭兩個月樓宇銷售量按年增長37%,4月更錄得40%增長。但發展商卻無意加快新樓供應,新動工房屋樓面僅增長1.9%(圖2),這符合其他證據所顯示、發展商正加緊清庫存。按搜房資料顯示,內地10大城市的樓房庫存量在第一季按季跌7.4%。
內房商趕清庫存 對後市審慎
由於信貸持續非常寬鬆,按我們統計,4月信貸總額按年增長23%,3月則為22%,融資並非困擾發展商建樓的問題。相比之下,對未來房屋需求轉為審慎、對政府房屋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更影響發展商。雖然大部分中國商人熱切看好新領導班子,但他們仍不確定新政府實際會如何施政。反貪腐、反揮霍在實行初期會減慢經濟增長。內地政府年初迅速出招回應樓價高速飈升,亦等同向樓市發出更強硬的鷹派信號。縱使強調重視城鎮化對樓市是正面消息,但李克強及其他高層領導人已明言,這並不代表是另一次大規模「舉債造城」。
以下的信號都表明房屋市場的基本因素已有所改變﹕首先,內地樓市一定程度上出現周期性供過於求,按我們的統計,在2012年至2013年間,多餘的供應量逾千萬間。這代表內地對投資者、換樓的限制措施已實際影響發展商對前景展望。第二,在缺乏政策推動下,現時樓宇基本需求已經難以大升。
新政府避免以「城鎮化」為由作浪費性的大興土木,這值得嘉許,這亦代表短期不會有大規模樓市、基建投資熱潮。我們認為戶口制度改革將令到整個經濟體出現結構性轉變,但短期不會轉化為太大的商機。如果基建以及重型工業在下半年繼續表現不振,新政權今年餘下時間將面臨更大壓力去放寬對樓市的調控。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