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電影市場繁榮的背後也有隱憂。去年,每3部電影中只有1部最終能在戲院上映,而其中又有不少電影上映期壓縮至1日,被業界稱為「一日遊」。由於分帳制度偏向發行方和院線,影片票房即使過億,製作方也照樣可以蝕錢。而一度好景的戲院,近兩年出現供過於求,票價惡性競爭至一張最低19元(人民幣.下同)。
吳思遠指出,去年內地共產出700多部影片,但只有約200部上映,可見中小型影片幾乎沒有空間,且這種現象會愈來愈嚴重。
根據內地票房分帳制度,票房收入需先繳納5%的電影基金及3.3%的營業稅,扣除上述費用後,剩餘收入中約43%歸發行和製作方,47%歸電影院,剩餘為大型院線和拷貝費。
銀幕數10年增15倍
作為最早一批北上的電影人,吳思遠就另闢蹊徑搞電影院。「當年我纏着董生(指董建華)要他將允許港人在內地開電影院加入CEPA協議。」2002年,吳思遠的第一間UME電影院在北京開業,至今發展成20間戲院,去年票房收入約5億元。
不過,即使是在分帳上佔優勢的電影院,如今也要面對惡性競爭。過去10年間,內地銀幕數目增長15倍至約2萬塊,票價經過打折、團購、會員優惠等種種促銷後,全國平均票價約為37元,最低可至19元一張。今年1至4月,全國約一半電影院雖錄得收入上升,但舊戲院收入普遍下降。一些電影院由於付不出租金,公然扣住發行方的分帳款。
吳思遠﹕審查漸寬 票房有望達30億
儘管如此,對於市場前景吳思遠還是充滿信心。他說未來單片創20億、30億元票房將不足為奇,這將取決於電影審查的開放程度。「已經看到審查在慢慢放寬,最近賣座的幾部國產片涉及二奶題材、毒品交易,5年前的話一定通不過審查。但這些其實只觸及到小小皮毛,事實上還有很多社會題材可以用。」
吳思遠指出,去年內地共產出700多部影片,但只有約200部上映,可見中小型影片幾乎沒有空間,且這種現象會愈來愈嚴重。
根據內地票房分帳制度,票房收入需先繳納5%的電影基金及3.3%的營業稅,扣除上述費用後,剩餘收入中約43%歸發行和製作方,47%歸電影院,剩餘為大型院線和拷貝費。
銀幕數10年增15倍
作為最早一批北上的電影人,吳思遠就另闢蹊徑搞電影院。「當年我纏着董生(指董建華)要他將允許港人在內地開電影院加入CEPA協議。」2002年,吳思遠的第一間UME電影院在北京開業,至今發展成20間戲院,去年票房收入約5億元。
不過,即使是在分帳上佔優勢的電影院,如今也要面對惡性競爭。過去10年間,內地銀幕數目增長15倍至約2萬塊,票價經過打折、團購、會員優惠等種種促銷後,全國平均票價約為37元,最低可至19元一張。今年1至4月,全國約一半電影院雖錄得收入上升,但舊戲院收入普遍下降。一些電影院由於付不出租金,公然扣住發行方的分帳款。
吳思遠﹕審查漸寬 票房有望達30億
儘管如此,對於市場前景吳思遠還是充滿信心。他說未來單片創20億、30億元票房將不足為奇,這將取決於電影審查的開放程度。「已經看到審查在慢慢放寬,最近賣座的幾部國產片涉及二奶題材、毒品交易,5年前的話一定通不過審查。但這些其實只觸及到小小皮毛,事實上還有很多社會題材可以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