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上周「屋漏偏逢連夜雨 」累跌2%,受多項利淡因素「夾擊」,不單令「五窮月」轉跌0.5%,亦見外資「Sell in May」(沽貨),連美資大行高盛亦決定「埋計計數」,悉售所持工行(1398)共15.8億股持股套86億元,考慮內銀股前景仍存不少挑戰,現價吸納或意味與高盛「對賭」,但基於內銀股估值較廉,策略上宜「高沽低揸」。
經濟放緩 勢衝擊內銀盈利
匯豐內地製造業PMI跌穿50榮枯線,兼且各經濟師紛紛調低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至約7.5%,內銀股作為「百業之母」首當其衝,加上監管當局對理財產品加強監管,行業未來會推進利率市場化,勢衝擊內銀股盈利能力。
高盛此次「大清貨」,不難被市場解讀為外資看空內地經濟,工行股價上周五收5.39元,已失守配售價5.5元(低2%),連其中接貨2.8億股的淡馬錫(佔高盛批股其中17.7%)亦頓成「蟹」,工行現價相當預測今年市帳率1.2倍,低估值已反映市場對行業今年盈利將保單位數增長預測,未來關鍵是淨息差及成本會否上升。
券商統計,內銀股今年首季淨利潤按年升13%,值得留意是首季不良貸款比率,由0.95%升至0.96%,不良貸款餘額按季升6.8%,工行首季不良貸款達802.37億元人民幣,按季升7.6%,不僅屬四大國有商銀增幅最高,亦錄工行自2006 年上市至今按季最大增幅,外資對此憂慮不無道理。
但估值「平」是內銀股低位有支持誘因,行業目前預測今年市帳率僅1.1倍,市盈率僅約6倍,平均息率近5厘,預料再大跌空間有限,策略上可低位撈貨。
慎防淡馬錫或減持建行
隨着高盛沽清工行,市場料可釋除工行潛在沽壓;但值得留意剛從高盛接貨的淡馬錫,於去年4月亦曾認購高盛配股後,於去年5月在市場減持所持建行(0939)及中行(3988)股份作「換馬」之舉,短期需慎防淡馬錫或可能減持建行H股(仍持7.44%股份)。
經濟放緩 勢衝擊內銀盈利
匯豐內地製造業PMI跌穿50榮枯線,兼且各經濟師紛紛調低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至約7.5%,內銀股作為「百業之母」首當其衝,加上監管當局對理財產品加強監管,行業未來會推進利率市場化,勢衝擊內銀股盈利能力。
高盛此次「大清貨」,不難被市場解讀為外資看空內地經濟,工行股價上周五收5.39元,已失守配售價5.5元(低2%),連其中接貨2.8億股的淡馬錫(佔高盛批股其中17.7%)亦頓成「蟹」,工行現價相當預測今年市帳率1.2倍,低估值已反映市場對行業今年盈利將保單位數增長預測,未來關鍵是淨息差及成本會否上升。
券商統計,內銀股今年首季淨利潤按年升13%,值得留意是首季不良貸款比率,由0.95%升至0.96%,不良貸款餘額按季升6.8%,工行首季不良貸款達802.37億元人民幣,按季升7.6%,不僅屬四大國有商銀增幅最高,亦錄工行自2006 年上市至今按季最大增幅,外資對此憂慮不無道理。
但估值「平」是內銀股低位有支持誘因,行業目前預測今年市帳率僅1.1倍,市盈率僅約6倍,平均息率近5厘,預料再大跌空間有限,策略上可低位撈貨。
慎防淡馬錫或減持建行
隨着高盛沽清工行,市場料可釋除工行潛在沽壓;但值得留意剛從高盛接貨的淡馬錫,於去年4月亦曾認購高盛配股後,於去年5月在市場減持所持建行(0939)及中行(3988)股份作「換馬」之舉,短期需慎防淡馬錫或可能減持建行H股(仍持7.44%股份)。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