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周基利﹕移民家庭貧窮兒童問題 終於穩定下來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28日 21:35
2013年05月28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貧窮兒童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外國研究顯示,童年時在貧窮環境長大不但會對他們生理及心理健康有不良影響,亦會令他們的社交和學業遇到較大困難。過去筆者曾經分析2006年中期人口普查數據,結果發現有三成六移民家庭(父母中至少一方是從大陸來港定居的移民)的兒童在貧窮線下生活,而本地家庭的只有一成二是貧窮兒童,相差高達3倍。情况的確惹人關注,但本地及移民家庭的貧窮兒童問題在過去30年有什麼變化呢?卻沒有人知道。


去年筆者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公共政策研究資助,進行一項名為「移民家庭中的貧困兒童」的研究。筆者分析了1981、1991、2001及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以入息中位數一半作為貧窮線標準,找出本地及移民家庭的貧窮兒童問題在過去30年的趨勢。結果發現,移民家庭貧窮兒童的百分率由1981年的18.3%上升三成至1991年的24.3%,跟着再大幅上升五成至2001年的36.5%,然後便穩定下來,到2011年只微升至37.5%(見表一)。全港家庭的貧窮兒童在過去30年的變化亦與移民家庭相似,不過升幅則較為輕微。至於本地家庭,貧窮兒童的比例只是14.3%至15.8%之間反覆,並沒有明顯趨勢。


移民家庭父母學歷提升

究竟為什麼移民家庭的貧窮兒童問題在過去30年有這樣的變化呢?筆者深入分析後發現,有兩項因素令移民家庭的貧窮兒童問題在過去10年沒有惡化的情况。


第一:移民家庭的父母(只計算其中擁有較高學歷的一方)擁有中學以上學歷的百分比有顯著上升(表二)。擁有專上或大學學位的百分比由2001年的8.8%大幅上升至2011年的21.4%。從過往研究我們已經知道,父母學歷愈高,子女活在貧窮線下的機會便愈低了。


移民家庭子女數目大幅減少

第二:移民家庭的子女數目亦大幅減少。從表二可以看到,有三名子女的家庭由2001年的20.0%大幅減至2011年的9.9%,減幅有五成。而擁有四名或以上的家庭更由2001年的7.3%大幅減至2011年的1.4%,減幅達八成之多。我們研究結果亦顯示子女數目減少有助減低子女活在貧窮線下的機會。除了這兩個與移民家庭本身有關的因素外,2011年實行的最低工資應該是有幫助的。


總括來說,移民家庭的貧窮兒童問題總算在過往10年穩定下來。不過,如果香港的經濟環境轉差,不難想像他們將是最先受影響的一群。而且筆者認為政府確實應該在這時機,投放更多資源在這些貧窮兒童身上,好讓他們的成長不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以至他們長大後能夠學有專長,成功脫貧,避免跨代貧窮的出現。冀望有關當局能夠好好把握這個契機。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