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新一季綜合住戶調查顯示,15歲至19歲青少年,以及65歲以上長者組別的勞動人口比過去兩年同期皆有連續增長趨勢,有關注學生及長者的社工分別指出,因應最低工資實施令僱員流動,騰空大量低技術空缺予低學歷青少年之餘,亦吸引愈來愈多長者繼續就業,而長者本身的交通津貼等福利可節省僱主成本,反令他們保持競爭力。
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首季《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其中15歲至19歲組別的勞動人口有4.35萬人,佔該組別人數10.5%,比過去兩年同期增長至少2000人,反映愈來愈多中學畢業的青少年投身勞動市場。而在65歲或以上組別方面,勞動人口有7.13萬人,佔該組別整體人數7.5%,亦是過去兩年同期新高。
社工﹕最低工資效應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總幹事列豪章表示,過去多年普遍學生中學畢業後多數選擇繼續升學,未見今年有明顯分別,故不敢肯定年輕人勞動人口增長是否與中學文憑改制有關。但他指因應最低工資實施,吸引一部分僱員轉投其他較高薪行業,反而提供更多低技術職位空缺予學歷較低的青少年,如餐飲業、零售業等,相信因此令更多年輕人投身勞動市場。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表示,最低工資實施吸引年老僱員延長就業時間,加上長者福利較多,如交通費支出等較少,且不用再供強積金,這些因素反吸引僱主聘請年老僱員,以減省交通費等津貼,亦有部分企業因應社會責任而聘用長者,故65歲至70歲的人仍有一定市場競爭力。但他指出,這些年老一族主要從事勞動工作,如保安、清潔等,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一定負荷。
月入中位數男女相差50%
統計調查顯示,今年首季本港整體僱員月入中位數為1.2萬元,其中男性為1.5萬元,女性則有1萬元,差距達50%。年齡組別方面,35至44歲組別月入最高,中位數為1.65萬元,15至24歲組別及60歲以上組別則分別為9000元及9500元。
以行業計算,「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工時最長,一周需工作50小時,但月入中位數只有9500元,是各行最低。至於「金融、保險、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組別月入中位數為1.5萬元,是各行業之冠。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