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馬介休是葡萄牙文Bacalhau的廣東話譯音,指以鹽醃鱈魚成的鹹魚,是葡萄牙菜中最常見的食材。來自葡萄牙的Casa Lisboa總廚Nelson Amorim(圖)表示,以前人們未有冷藏保鮮技術,於是從事航海業的葡萄牙人便將撈捕得來的鱈魚,透過太陽曬製和鹽醃等工序來保存,漸漸變成他們的傳統美食。
質感煙韌富彈性
Nelson指出,用馬介休創出的菜肴可以達一千種以上,如做沙律、炒飯、炒菜、炸球,切成大塊香煎、白煠等。不過,由於從外地訂來的原條馬介休味道太鹹,烹調前必須預先處理。「馬介休必須經過3天時間浸水,其間每6至8小時換一次水,可冲淡鹹味和軟化魚肉。」或許因為經過浸水程序,加上葡萄牙採用較大條和肉厚的鱈魚來做,馬介休不如中國的鹹魚肉質帶霉,質感較煙韌富彈性,鹹味也沒有那麼強烈。
炸馬介休球是最為港人熟悉的菜式,但Nelson說做法和味道很參差。「馬介休球會用馬介休兩側較薄的部分來做,因為味道會較濃,本身的鹹味已足夠,不用加鹽調味。折肉後混合薯蓉的比例約是各佔一半,但有些餐廳為減成本,會用少些馬介休,混入大量薯蓉,魚目混珠。而我做的馬介休球,馬介休佔約六成,更顯鹹香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