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鹹,《辭源》﹕「鹽味。」以鹽醃的鹹魚,古時又作鮑魚。鹹魚並非中國人獨有產物,葡萄牙人有馬介休,意大利人有鯷魚,中外人士對鹹魚,一樣情有獨鍾。俗語說鹹魚翻身,比喻本受輕視的人時來運轉,其實「窮人恩物」形象深入民心的鹹魚,近年亦身價百倍。
中國鹹魚
「有了你開心啲,乜都稱心滿意,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林子祥主唱的歌曲《分分鐘需要你》,大概反映了鹹魚從前是窮人恩物,但來到現在,一條品質較佳的鹹魚,隨時賣逾千元。原因是,鹹魚業在本地市場逐漸萎縮,不少人基於健康理由而少吃鹹魚,亦令會做鹹魚的人愈來愈少。
置於室溫 宜一周內吃
位於西營盤的伍惠記,是香港碩果僅存的鹹魚專賣店舖之一,第二代檔主伍國祥與太太林美鳳正努力守護這個日漸式微的行業。從前的鹹魚,是漁民到較遠海域捕魚時,以鹽巴醃着魚獲來保存防腐,並製成鹹鮮,然後再由魚類統營處批發給曬鹹魚的師傅,讓師傅親自曬乾。曬鹹魚很講究功夫,先分魚種,再憑經驗分辨鹹度,未夠鹹的要再加鹽醃,過鹹的則要用水浸淡,接着要刮鱗、刷面,最後在太陽下曬乾定形。四十多歲的伍國祥十多歲起替爸爸打理鹹魚舖,每天在店舖與用來曬鹹魚的天台之間跑上跑落,「每日最少要翻身一次,天陰陰準備落雨要即刻跑上去收好,否則淋濕了,便前功盡廢」。曬鹹魚是門手藝,得靠經驗累積,他笑說難以用三言兩語去說明曬一條靚鹹魚的方法。
後來,魚類統營處取消批發鹹鮮,鹹魚由原來的本地曬製,變成從孟加拉、印度、越南和緬甸等國家進口。伍國祥轉型為鹹魚買手,憑藉過去的經驗挑選品質較佳的鹹魚。他表示,馬友、白花、鮫魚、牙䱛、鰵魚、紅魚、王祥、鰽白、銀魚、公魚等都可以用來做鹹魚。至於保存方法,他笑指很多人以為鹹魚掛起放多久都沒問題,但其實當魚身、魚尾出現暗啞的黃色,便代表鹹魚放得過久,過了最佳的品嘗時間。他建議置於室溫的鹹魚,宜在一星期內享用,若放在雪櫃冰格裏,則可保存約半年。
實肉宜蒸燜 霉香適合炒
鹹魚分實肉及霉香兩種,分別在於後者經過發酵程序處理。未嫁給伍國祥之前,伍太在中環當售貨員,壓根兒跟鹹魚沒半點關係,但隨着陪伴丈夫打理鹹魚檔,現在已經成為鹹魚專家,她分享烹調鹹魚之道﹕「實肉鹹魚適宜用來蒸肉餅和燜豬肉,因為肉質較實,煮較長時間都不易散。我最喜歡先把鹹魚加豬肉製成肉餅,再煎兩面至香脆,陣陣香味從肉餅走出來,聞到都流口水。霉香鹹魚則適宜用來炒,馬友的香味濃最百搭,先爆香再炒菜、炒肉或做鹹魚XO醬都很美味。」
文﹕梁翠薇
圖﹕林俊源、葉家豪
編輯 王翠麗
美術 SIUKI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