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日前披露,根據政府顧問完成的全港劏房調查,推算全港有多達6.7萬間劏房,住有17萬人。報告進一步揭示劏房戶「三大慘况」,包括劏房呎租中位數達29.1元,較「西九四小龍」豪宅更貴,人均面積則不足70平方呎;而劏房戶的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近三成,遠超公屋及私宅戶,是社會上房屋問題最嚴峻的一群。團體促請加建中轉屋及大建公屋,以盡快協助劏房戶脫困。
17萬人住劏房 特首:相當多
特首梁振英昨出席行會時回應說,17萬人住劏房,部分家庭更無獨立廚廁,問題嚴重,「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他希望短期內可改變土地用途增建房屋,中長期做好新市鎮規劃及填海工程。
由政府組成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日前已聽取政府顧問完成的劏房調查報告,運輸及房屋局明日會向立法會交代。報告推算本港約有1.88萬個住宅單位共「劏」出6.69萬個劏房,共居住17.13萬人,當中約45%無獨立廚廁,劏房戶人數較統計處2011年人口普查估計的6.49萬多1.6倍。
平均呎租29.1元 近三成單身
消息透露,報告進一步詳列劏房戶特徵,原來該6.69萬劏房戶約有27%為單身,73%屬劏房家庭。
報告推算,劏房呎租中位數為29.1元,租金中位數達3790元,呎租較不少私人住宅包括「西九四小龍」更高(見表)。報告又指出,劏房戶的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為29.2%,其中單身劏房戶為28%,5人家庭為31.4%。數字反映劏房戶的租金負擔遠超公屋戶(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為10.6%),甚至高於一般私宅(25.7%)。
住得擠迫 5人家庭人均26呎
另外,劏房單位面積中位數為130.2呎,人均面積67.6呎,4人及5人家庭更低至41.5呎及26.8呎,較房委會擠迫戶標準每人59.2呎更差,調查機構曾發現有劏房單位居住了10人。大部分有劏房的舊樓,樓齡集中於30至40多年之間。
身兼長策會成員的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政府在處理劏房戶住屋問題時,應訂優先次序,把公屋資源先用於較需要幫助,如涉及居住安全、居住環境擠迫的劏房戶,長遠要透過增建公屋配合。
何喜華倡鼓勵工廈辦宿舍
另一長策會成員、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政府應盡快訂立「不適切居所」定義,現時予人感覺是「要看供應情况才解決劏房問題」;他認為,除增建公屋,房委會亦應透過中轉屋,如撥出部分閒置土地興建,以紓緩未符合公屋資格的劏房戶住屋問題。社協主席何喜華認為,增建公屋是「遠水不能救近火」,以政府目前財政儲備,可考慮撥出資源,鼓勵非牟利團體在閒置土地或工廈開辦宿舍,以善用土地資源。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9181 4676
17萬人住劏房 特首:相當多
特首梁振英昨出席行會時回應說,17萬人住劏房,部分家庭更無獨立廚廁,問題嚴重,「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他希望短期內可改變土地用途增建房屋,中長期做好新市鎮規劃及填海工程。
由政府組成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日前已聽取政府顧問完成的劏房調查報告,運輸及房屋局明日會向立法會交代。報告推算本港約有1.88萬個住宅單位共「劏」出6.69萬個劏房,共居住17.13萬人,當中約45%無獨立廚廁,劏房戶人數較統計處2011年人口普查估計的6.49萬多1.6倍。
平均呎租29.1元 近三成單身
消息透露,報告進一步詳列劏房戶特徵,原來該6.69萬劏房戶約有27%為單身,73%屬劏房家庭。
報告推算,劏房呎租中位數為29.1元,租金中位數達3790元,呎租較不少私人住宅包括「西九四小龍」更高(見表)。報告又指出,劏房戶的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數為29.2%,其中單身劏房戶為28%,5人家庭為31.4%。數字反映劏房戶的租金負擔遠超公屋戶(租金佔入息比例中位為10.6%),甚至高於一般私宅(25.7%)。
住得擠迫 5人家庭人均26呎
另外,劏房單位面積中位數為130.2呎,人均面積67.6呎,4人及5人家庭更低至41.5呎及26.8呎,較房委會擠迫戶標準每人59.2呎更差,調查機構曾發現有劏房單位居住了10人。大部分有劏房的舊樓,樓齡集中於30至40多年之間。
身兼長策會成員的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政府在處理劏房戶住屋問題時,應訂優先次序,把公屋資源先用於較需要幫助,如涉及居住安全、居住環境擠迫的劏房戶,長遠要透過增建公屋配合。
何喜華倡鼓勵工廈辦宿舍
另一長策會成員、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政府應盡快訂立「不適切居所」定義,現時予人感覺是「要看供應情况才解決劏房問題」;他認為,除增建公屋,房委會亦應透過中轉屋,如撥出部分閒置土地興建,以紓緩未符合公屋資格的劏房戶住屋問題。社協主席何喜華認為,增建公屋是「遠水不能救近火」,以政府目前財政儲備,可考慮撥出資源,鼓勵非牟利團體在閒置土地或工廈開辦宿舍,以善用土地資源。
■明報報料熱線[email protected]/ 9181 4676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