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是全職及全母乳餵哺媽媽,奶水足夠。幼女在3個月大時,健康院醫生稱她的體重超出生長線少許,建議減少餵哺時間及分量,但她出生至今一直只喝母乳,亦沒有添加奶粉及任何食物,幼女即將6個月大,請問我需聽從醫生建議嗎?她吃飽便睡,是與此有關嗎?我即將替她添加其他食物,如日後她轉飲奶粉時,該如何餵吃才不會導致她超標致肥?亦想問以往說母乳可存放冰格6個月,但又有說是3個月或1個月,請問哪個說法才正確?
孩子體重主要受遺傳因素及餵食方式影響,也跟孩子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母親自身飲食情况等有關,例如父母是否屬於大塊頭的體型等。這個案要先了解孩子是否一出生已在生長曲線的最高組別內?活動量如何?媽媽產後有否進補許多營養品?
一般情况下,埋身餵哺孩子的優勢是,由於寶寶自己控制吃多少,故食過量的機會很低,但同時媽媽亦很難減少她吃奶的分量。另一方面,在初生首6個月,寶寶在各方面的生長速度較快,變化亦較大,可能一時之間體重超標了少許,並不一定出現大問題。
觀察身體語言 按需要微調
不過,在母乳餵哺上,還有一些外在因素可能令孩子吃「多」了,可以做些簡單調節,例如加強留意孩子的身體語言﹕
1、孩子哭鬧,不一定是肚餓或拉了,也可能是出汗不舒服,所以要檢查清楚。孩子一扭計就餵哺,自會吃多一點,積少成多也不出奇。
2、有些媽媽擔心孩子吃不夠,會盡量逗她多吃一點,或讓她歇一歇,又再餵;又或轉用奶樽餵哺時,過度執著於定時定量的方法,努力要達到標準,反而忽視了孩子的實際需要。
3、由於孩子埋身啜食時要主動用口吮,胃裝飽了,自然反應會令她較快停啜,但若用奶瓶,孩子變得較被動,胃脹得不舒服了,才會促使她推開,若大人堅持要她吃光才停就會過量。
4、孩子的活動量應隨着成長而增加,適當鼓勵孩子多作活動、消耗體力,也有助促進她新陳代謝、更健康。
媽媽可留意上述因素,稍作微調,不宜在未有足夠觀察和檢驗下,急於為幼兒節食;待她6個月檢查結果出來,再從長計議。若孩子保持精靈健康,暫時毋須為她將來的體重問題而過慮。
一般冰格 可儲母乳1至3個月
至於母乳儲存問題,剛擠出的母乳由於含有抗體,在室溫25℃下,可保存6至8小時,盡快冷藏當然最好。如放於單門雪櫃的冷藏格內,可保存24小時;雙門雪櫃的雪藏層則可維持1至3個月,要視乎保持低溫程度和穩定度。若要保存6個月以上,則需要用獨立冷櫃(freezer)才能做到。也特別提醒各位媽媽,取出儲存的母乳,應以先存先用的原則,每次孩子喝剩的須棄掉,不宜留作下一頓。
資料提供﹕愛嬰醫院香港協會主席葉麗嫦醫生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