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這次全港劏房調查報告被視為首份獲官方認可的劏房數據,但調查仍有不少限制,包括只抽選樓齡25年或以上的舊樓,沒考慮劏房問題已蔓延至嘉湖山莊等20年樓齡的屋苑,亦沒有把工廈劏房納入調查,有低估劏房問題之嫌。
工廈安全問題更複雜
去年曾作大規模劏房調查的民間團體「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賴建國昨表示,雖然政府今次劏房調查較以往統計處數據更貼近現時劏房狀况,但報告沒把工廈納入調查範圍內,「不少劏房集中於舊區工廈,而且情况有蔓延迹象,沒計算在內是有缺漏」;而且同時沒有把部分25年樓齡以下的「半新」劏房一併納入,認為數據未必準確反映本港的劏房問題。
他憂慮部分工廈劏房因間隔及消防問題,風險較普通大廈為高,若政府無視工廈劏房,會低估劏房衍生的安全問題。平台去年10月及11月委託逾200名大專生到西區、深水埗、大角嘴等6個地區巡查4045個單位,發現當中有41%是劏房,推算本港劏房單位數目達28萬戶。
單位分租亦未有數據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指出,除沒計算工廈及較新樓齡大廈的劏房外,部分沒劏的一屋分租情况亦沒納入調查。他認為,劏房戶涉及的房屋問題複雜,除涉及衛生、消防、樓宇負重等安全因素,還包括居住環境因素,以今次調查為例,有3.06萬個劏房單位沒獨立廚廁及供水系統,情况亟待改善,促政府用更多資源解決問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