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城邦族揚言杯葛六四,真是看得人莫名其妙。在這個持續了24年的紀念時刻,他們卻像患了歷史的近視症般,一味聚焦當下的中港矛盾(像是「香港要獨善其身」、「我不愛蝗蟲」),從而把支聯會一句out out地的口號(愛國愛民),上綱上線成「荼毒出賣港人」云云。這完全是借題發揮。
然而,城邦族之所以能夠借題發揮,弄起了哪怕是一個微弱的風波,恐怕也反映了六四的悼念還不夠堅實。
首先,今時今日,說愛國愛民似乎有點脫離民情,這對歷史傳承也不是件好事。當然,民主名義下的愛國愛民,確曾是香港人24年前的集體情懷(當年港人高唱《勇敢的中國人》),但今天再談的話,就需要與時俱進。但這並不表示要曲解或否定它,像是當下般將之胡亂地等同於愛黨,而是可以從歷史中辨認出它的進化軌迹。
八九年的愛國,作為一份曾經閃亮出正義的情懷,早已埋藏在「香港六四共同體」的心坎內。在支持李旺陽劉曉波等之際,人們或多或少有着近似情懷,只是不再肉麻的以同胞自居而已,但腦海還是不時泛起八九的影像。畢竟,八九香港反覆強調的就是,中港兩地人民為了共同的「民主未來」,而互相支持的許諾。因而,愛國與否只是等閒,重點是在民主名義下的一份休戚與共的精神。
其次,在過去支聯會的悼念傳統中,都過於將六四定位為一場純粹屬於中國、發生在天安門的事件,從而忽略了它極為本土的一面。畢竟,八九六四是香港人最重要的政治覺醒,也印證了我們曾經有過的夢想、青春和勇氣,以及24年來不為什麼的記掛悼念。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六四不僅是一件國家或普世的事,因為它收藏了香港人自身的記憶、願望和創傷。
共勉之!
然而,城邦族之所以能夠借題發揮,弄起了哪怕是一個微弱的風波,恐怕也反映了六四的悼念還不夠堅實。
首先,今時今日,說愛國愛民似乎有點脫離民情,這對歷史傳承也不是件好事。當然,民主名義下的愛國愛民,確曾是香港人24年前的集體情懷(當年港人高唱《勇敢的中國人》),但今天再談的話,就需要與時俱進。但這並不表示要曲解或否定它,像是當下般將之胡亂地等同於愛黨,而是可以從歷史中辨認出它的進化軌迹。
八九年的愛國,作為一份曾經閃亮出正義的情懷,早已埋藏在「香港六四共同體」的心坎內。在支持李旺陽劉曉波等之際,人們或多或少有着近似情懷,只是不再肉麻的以同胞自居而已,但腦海還是不時泛起八九的影像。畢竟,八九香港反覆強調的就是,中港兩地人民為了共同的「民主未來」,而互相支持的許諾。因而,愛國與否只是等閒,重點是在民主名義下的一份休戚與共的精神。
其次,在過去支聯會的悼念傳統中,都過於將六四定位為一場純粹屬於中國、發生在天安門的事件,從而忽略了它極為本土的一面。畢竟,八九六四是香港人最重要的政治覺醒,也印證了我們曾經有過的夢想、青春和勇氣,以及24年來不為什麼的記掛悼念。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六四不僅是一件國家或普世的事,因為它收藏了香港人自身的記憶、願望和創傷。
共勉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