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競爭力全球第三 海嘯後最差長青網文章

2013年05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5月31日 21:35
2013年05月31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正當社會各界仍在爭論佔領中環行動會否損害本港經濟之時,香港的整體競爭力已回到金融海嘯時。瑞士洛桑學院(IMD)的《201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昨顯示,全球60個地區中,香港競爭力從去年第一跌至第三,重返2008年水平;除了經濟放緩及物價高企等因素,社會凝聚力轉差及對政府施政信心,都是令香港失去全球競爭力「一哥」的原因。


反對「佔中」者直言正是內耗不斷削弱香港優勢,但支持「佔中」者卻認為,「佔中」目的就是要改善政府認受性,以助提升競爭力。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日前才提醒香港在「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中發展優勢減弱;言猶在耳,在瑞士洛桑學院的報告中,香港整體競爭力於2013年,得分由100分降至92.8分,將把連續兩年的全球榜首地位拱手讓給美國,也被去年第三的瑞士超越。


調查:社會凝聚力得分遠低去年

政府發言人回應報告指出,本港全球競爭力排名跌是因為去年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強調在亞洲地區仍然第一。


該報告將全球60個地區的競爭力,按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表現和基礎建設四大類共20項統計,評級的三分之二比重來自城市的經濟等硬統計數據,餘下為向當地的行政人員所作問卷調查。


在向本港中高層行政人員的問卷調查顯示,本港社會凝聚力比去年遜色,得分由6.98分降至 4.39分,受訪者中只有4.3%認為港府施政能力是香港經濟一大吸引力,10.6%的人認為認政策穩定與可預測性是本港經濟的優勢,這兩點在15項優勢中排名尾二及尾三,而74.5%的人認為具競爭力的稅制是港最大優勢,排第二、三的分別是有效的法律環境及對方便營商的環境。


戴耀廷:普選提高認受性 利經濟

「只有社會認受性高的政府,才能解決到競爭力下滑問題」,「佔中」發起人、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就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下滑回應道。他認為,「佔中」行動可能對香港經濟短期有點影響,「但提升競爭力是講長遠的,只有一個由普選產生,認受性高的特首,才可提高施政能力,長遠對香港經濟有利」。


雷鼎鳴:內耗太多 政府精力花在救火

不過,多次批評「佔中」行動是「不道德行為」的科大經濟系教授雷鼎鳴直言,「佔中」原意就是以香港經濟作為政治威脅。他悲觀認為,就算下一年洛桑報告不計入「佔中」因素,香港的排名仍有可能繼續下跌,「近年社會內耗太多,政府精力花在救火,繼續下去,香港競爭力只會愈來愈低。」


就連立法會議員也覺得香港競爭力減,政府有責任,工業界議員林大輝便指香港「花無百日紅」,政府要「馬上停止干預市場的傻事」,以免嚇走投資者。工總代表梁君彥亦斥政府發展其他產業「得個講字」,反而阻礙經濟政策像印花稅卻立即做。


明報記者 陳子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