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民:瞓馬路爭民主突破 補支聯不足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2日 21:35
2013年06月02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六四24周年,焦點卻在支聯會「愛國愛民」口號引起的爭議,同樣不贊成「愛國」口號的學民思潮發言人張秀賢,與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在本報安排的對談中,由分歧談到共識,就是六四也是本土運動,要保衛香港核心價值,必須主動促進內地的民主人權。5月26日的六四遊行,學民思潮「加碼」遊行到中聯辦,瞓馬路抗議警方阻撓,正是學民思潮的策略考慮,既爭取民主進程突破點,以補支聯會的不足,也抗擊近期主張只顧香港本土利益的城邦論激進思潮。


談愛國 張:挑動神經 李:民主運動

對談是在上星期四,支聯會還未叫停「愛國愛民」口號,話題由「愛國」一詞開始。李卓人說,六四是愛國民主運動,「香港始終是中國主權之下,我們抗爭對象是共產黨,所以要尋索如何看國家本身」。他說,今次重塑24年前的愛國愛民感覺,或與年輕一代在民情上有距離,他問張秀賢「你怎看愛國愛民,現在『去中國化』似乎對你們來說是很自然的事」。


張秀賢說,90年代用愛國的口號是對的,但24年後民情已改變,「愛國愛民這個詞語挑動了某些人神經,在現在這個年代不太合適」。


最體現民情改變,是一班支持學者陳雲城邦派本土論的人士,在網上強烈批判支聯會。張秀賢解釋是中共促成這思潮出現,因為中共採取大一統主義,例如消除獨特文化宗教等,近年自由行令香港名店林立,奶粉被搶購,港產電影變成內地與香港合拍片,「如果形容2003年到現在的文化習慣,我們是兵敗如山倒」。他說,「中共對待香港的手法,和對待蒙古西藏等其他民族的手法沒分別,不斷搬人入來,中聯辦搬很多人入來,突然就有居港權,甚至可以做區議會議員。」


李盼同胞納「本土」 同享民主

但張秀賢和李卓人都反對城邦論。張秀賢說,城邦論提出不要理會中國民主化運動,「城邦論倒果為由,認為因為中共那樣做,才要隔絕(它)。其實正因為中共這樣,我們更要將自己的價值告訴內地人」。張秀賢認為支聯會有需要回應本土論述,李卓人則強調支聯會也是本土運動,只是希望將「本土」包括到中國同胞,讓他們享有民主自由。


堅持赴晚會 鼓勵內地維權

兩人的共識,是要堅持參與六四燭光晚會。張秀賢說﹕「就算不把自己當作中國人,覺得鄰近國家人權狀况不好,是否都應照顧呢。」


李卓人稱,六四燭光晚會是鼓勵中國內地維權運動的力量。張秀賢也認同內地人缺乏「心靈雞湯」,維園每年的燭光能讓大陸維權人士和弱勢看到堅持。


對於學民思潮在六四遊行的行動,張秀賢解釋﹕「我們看到支聯會在這方面做得不足,就由我們去做,去尋求民主進程突破,因為國民教育一役的經驗,我們看到抗爭行動可進內地(讓他們了解如何抗爭)。」他說,雖然那次行動可能令學民思潮失去一些溫和派支持,但卻可防止一些人流向城邦派。


明報記者 周展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