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前苦難中國 孕育使命 現在霸權中國 醞釀反抗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2日 06:35
2013年06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957年出生的李卓人,經歷過1970年代的火紅學運歲月,也經歷10年文革浩劫的中國多災多難,孕育了那一代學運青年要拯救苦難中國的使命感。相隔37年,1994年出生的張秀賢體驗到的中國卻是經濟起飛的時代,還看到自由行、搶奶粉等問題,香港的獨特文化和價值漸失去。正如李卓人所形容張秀賢一代體驗的是「霸權中國」,張秀賢認為,愛國並不是必然發生的事。


李卓人說﹕「我那一代是70年代學運,所謂火紅年代,我自己是社會派,定位是關心香港社會,同時關注中國的異見人士,會看大字報,看魏京生,對共產黨有批判。」他說,那時多是讀傷痕文學,「看白樺,講那些『我愛國家,國家愛我嗎?』體驗文革批鬥中的痛苦。」正因為這種痛苦因素,「有種使命覺得要搞掂它(中國民主)」。


張:關懷內地 先保衛本土價值

六四事件發生時,張秀賢尚未出生,其後接觸六四是因為老師在中學早會提及,對於中國的印象,是隨着自由行令香港名店林立,香港本土的文化價值日漸失去,他要改變中國、關懷內地受壓迫人民,動力來源是要保衛香港的本土價值。


李卓人這樣形容﹕「我的時代是苦難中國時代,他(張秀賢)則是霸權中國時代。我們的中國在苦難中,文革浩劫後專制苦難持續,現在則財大氣粗。所以在文化反抗方面,他們(新一代)可能強些,我們沒那麼強,因為覺得中國苦難,因此有同理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