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投行三人組 助考美名校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3日 06:35
2013年06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男人年輕的時候不吃苦,將來很難成功」。這句話由一個28歲的年輕人說出,對本港創業青年確是鼓舞。馮思赫,1985年出生,2010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畢業,當他兩年後放棄了在香港摩根士丹利數萬元月薪的工作、轉而開始「入不敷支」的創業生涯時,他在採訪中坦言,自己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去接受生活水準「從天堂跌落人間」的落差。


不過,放棄頭頂光環的投行職業,在京、港兩地跌怕滾打了兩年,馮思赫的創業夢圓了。他和史丹福的師弟王侃合伙成立的留學諮詢公司在2012年至今年初的收入達400萬元(人民幣.下同),成功介紹約45個學生於海外留學,其中半數以上進入美國排名前十五的大學(表),每人收費5萬至15萬元不等。


「其實,如果沒有2011年靠8個客戶賺得第一桶金,也不會有後面的400萬。」當馮思赫還在大摩任職期間,王侃已辭去在中信銀行投行部的工作,兩人靠同學和同事介紹了8 個客戶,生意開張,「不論進多好的學校,成功入學才收費,每人5萬。一開始非常緊張,感覺每天都在燒錢。」


人力成本開支最大

馮思赫表示,人力成本是公司最大的開支,除了相應的申請流程介紹、選擇學校和專業、面試技巧輔導、文書創作外,還需要在美國各名校聘請學生和老師擔任兼職輔導顧問,「這才是成功申請學校的關鍵,這些人更了解所在學校各院系的招生取向、偏好,但支付給他們的顧問費也不可小覷。」


為其贏得第一桶金的8個學生,3個進入了前十名大學,其餘則是前30名和前50名,「這以後,開始有生意找上門」。手握第一桶金及新客戶的簽約首期,兩個創業青年頓時信心爆滿,由於市場主要在內地,馮思赫2012年中正式辭職前往北京,為確立高端定位,在北京金融區國貿租下不足200呎的辦公室,王侃用同樣的方式進駐上海,公司正式取名為「學之行教育」,並設立網站,製作宣傳冊,為拓展市場及提高效率,開始招聘員工。


大手大腳成本飈 制定嚴格開支標準

然而,自信心爆棚直接導致運營成本飈升,由於現金流充沛,兩人開始「大手大腳」,凡出差必商務艙、四星級以上酒店,餐飲亦不節制,不足兩個月,就再次回到「入不敷出」的狀態。「意識到問題後,我們馬上制定嚴格的開支標準,中國境內出差全部火車硬座,酒店只能是快捷酒店,價格不超過300元每天。」


創業要放下身段 出差坐火車硬座

到今年3月,「學之行」初具規模,現任本港一美資大行亞洲培訓部主管的陳耀加入,成為合伙人,上周五,他與馮思赫為此前在香港註冊的公司正式開設銀行帳戶,並租下辦公室。計及京、滬、港三地,公司成員15人,海外兼職顧問30人。馮思赫認為,2013年的收入可達1000萬元,「但出差還是火車硬座,創業就是要放下身段」。


(年輕人創業-系列之一)

明報記者 張聞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