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六四話劇巡校 有中學稱受壓拒絕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3日 21:35
2013年06月0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當年見證六四屠城的中學生,轉眼現已步入中年;後六四出生的一代,又可如何認識並承繼這段深重歷史?籌辦六四話劇巡迴演出的「六四舞台」,今年成功入校37間,部分學校則以受壓為由拒絕。另有較開明的學校則年復年舉行紀念六四早會,「90後」學生認為要做好薪火相傳,「雖然政府選擇逃避,選擇不去聽、不去承認,但我們亦要履行這個責任,將真相告訴我們子女」。


今年到37校演出

「六四舞台」3年前起將六四事件搬上舞台,先後創作《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及《讓黃雀飛》的劇目,近一年來主力在學校巡迴演出。負責這項計劃的韋少力說,只有37間中學容許「六四舞台」入校,「全港有500間學校(中學),佔十分一都冇」,有學校稱因為接受政府資助而「不方便」,故此她特別感激參與的學校,其中一所便是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稱受政府資助「不方便」

《讓黃雀飛》故事講及當年北京學運領袖逃到香港,透過支聯會安排流亡海外的故事,訴說主角「撤或留」的內心掙扎。編劇刻意將故事與去年的反國教科抗爭連繫,帶出兩代學生的同一追求——公義。


看罷話劇的沙田循道衛理中學中五學生鍾可怡直言本身對六四事件認識不深,對於話劇講述北京學生的感受有很強震撼力,令她更易投入。修讀中史的梁嘉怡亦說,慶幸學校自由開放,每年都舉辦早會討論六四,中史老師亦會跟進,「有些學校可能好避忌,但這裏讓我們知道真相」。


沙循學生:看完想帶父母去晚會

另一學生麥嘉鍵則說,父母取態保守,去年首次參與六四晚會而與家人爭吵,他在看《讓黃雀飛》前一直思索今年應否不去,以圖修補與家人關係,但看罷改變初衷,「我反而想帶父母去,讓他們了解我們的訴求,讓他們知道多些」。


政府及部分媒體冷處理六四,沙田循道衛理中學副校長陳國強相信,學校的角色更顯重要。該校每年都會舉辦六四紀念活動,近年更讓學生自行籌辦早會,由不同角度探討六四。「學校是教育的地方,我們不會牽涉很多政治活動,只是想將我們當年所見到、所感受到的事清楚介紹給學生知道……透過他們自行找資料,去決定行哪條路」,陳說。


校長:教六四不等於對抗

對於有學校稱因受政府資助而拒絕讓學生看六四話劇,陳國強直言該校亦有獲政府津助,但從沒想過會受壓,亦從沒遇過這情况,「還是一些學校自己覺得有壓力」。他拒評這些學校是否「過慮」,但重申他們教六四只想「做教育」,而非和政府搞對抗。


明報記者 林凱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