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近年積極推出措施遏抑樓市,樓價雖沒大跌,但交投愈趨慘淡。財政司長曾俊華昨日在立法會指出,雖然樓市泡沫風險仍然存在,但措施已初見成效。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更指,現時樓市投機活動已幾近絕迹。有發展商認為樓市成交已大跌,政府應該檢討相關措施。
港府近年先後推出額外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等措施,曾俊華表示,今年2月推出新一輪「辣招」後,3月及4月的樓價,分別按月跌0.1%及0.7%,4月份住宅物業買賣合約按月下跌24%,可見措施奏效。「隨着樓價回穩,可望緩和香港今年的通脹上升壓力。」
曾俊華又強調,環球資金氾濫的情况持續,近期有本地銀行調低新做按息,亦令交投量從低位回彈,加上首季供款負擔比率增至56%,樓市泡沫風險仍然不容忽視。
負擔率增至56% 樓市仍具泡沫風險
陳李藹倫補充指,首季供款負擔比率增加,因為期內樓價上升5%,高於人均入息的升幅,但新一輪辣招推出後,近兩個月漸見成效,預計第二季該比率可降至50%以下。她又強調,從數字可見,措施已有效壓低非本地需求,樓市的投機活動已幾近絕迹。
不過,有議員認為,上述數字並未反映實况。石禮謙指出,價格下跌的主要是二手市場,一手新盤價格仍然高企,他認為措施只是打擊交投量。
石禮謙:措施只是打擊交投量
新地(0016)代理執行董事賢周國賢則希望,既然交投已相當淡靜,政府應對措施作出適當的檢討。「目前本港住宅成交量已經嚴重萎縮,既未能真正幫助市民上車,亦不利於樓市健康發展。」
中原地產亞太區住宅部總裁陳永傑直言,多項辣招使全港3萬多名代理從業員,以及與地產相關的各行各業都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政府應全面制定日落條款,BSD更應即時取消。」他指出,BSD嚴重影響香港的國際都會形象和市場自由運作,反而SSD有助遏止樓市炒風,可繼續保留。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則相信,曾俊華強調辣招見成效,只是暗示不會加碼調控。若現時討論取消調控措施,會令人感覺政府朝令夕改。他指出,明年美國有可能加息,屆時才有可能逐步取消辣招。
明報記者 廖毅然、林可為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