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捐地建屋應不設條件 兩大問題須從長計議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5日 06:35
2013年06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急需土地建屋之際,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表示有意捐出7幅新界農地以興建「上車盤」售予年輕人,這是一個很能打動人心的建議,但它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牽一髮動全身,例如有關農地若用作建屋,能否符合原有的城市規劃?是否需要公帑支付巨額開發成本?低價售予年輕人對其他急需置業者又是否公平?凡此種種,都必須從長計議。若李兆基「無條件」捐地,讓政府按社會整體利益決定土地的最佳用途,會令情况變得較單純,也較易達到李兆基成功捐地的目標。


李兆基月前已經表示有意捐出農地,前日他親自解釋計劃的細節。有意捐出的農地共有7幅,首幅位於粉嶺,屬他私人擁有;李兆基希望土地共可興建1萬個住宅單位,每個300呎,售價約100萬元,毋須首期,月供約5000元,農地捐出後由政府興建並免補地價售予年輕人,幫助青年自置居所。


任何人願意捐出家財扶助弱勢社群改善生活,都是值得歡迎的。香港近年土地供應失衡,政府四出找尋土地建屋,現在李兆基願意把幾幅農地捐出,用作興建住宅,應是好事;然而,捐農地以興建上車盤給年輕人的構思,隱藏不少問題,有待釐清,當中包括以下兩大問題:


(1)捐出的農地位處新界,具體位置仍未公布,這些農地是否適合建屋,會否破壞原有鄉郊的環境,值得關注,因為近年港人保育意識高漲,農地建屋或會引來巨大爭議。此外,土地位處鄉郊,配套的道路、水電、渠務等基建設施涉及的公帑投資如何?對香港土地及房屋問題有深入研究的前立法會議員李永達昨日就指出,新發展區若建好了道路基建,附近的土地價格就會上升,若捐出的土地附近有相關發展商擁有的其他土地,公眾會覺得政府可能有利益輸送的嫌疑,因為捐地會帶旺相關地段。由此可見,若政府未清楚考慮就貿然接納捐地,有可能陷入「官商勾結」的泥沼。


(2)專供年輕人上車是否公平合理?香港目前已有居屋政策,協助有需要人士置業,其運作原則正是政府提供地價折扣,令單位可以較低價格售予指定有需要人士。如今建議免補地價興建上車盤售予年輕人,等同在現存的制度上加建另一層的「另類青年居屋」,其資產、收入、年齡限制又應如何設定,轉售又應如何補地價等等,都必須深入研究。


政府的房屋政策必須連貫及一致,誰應獲資助,理據必須充分。土地是珍貴資源,任何土地用途都有機會成本,免補地價等於由納稅人付鈔,年輕人到底是否社會上最有需要置業的一群,劏房戶及年輕有子女的家庭會否更有急切需要,若政策獨厚年輕人,只會令政府的房屋政策變得支離破碎,令最有需要的人反而得不到資助。


要釋除公眾疑慮,較佳的做法是地產商無條件捐出土地,讓政府毋須被捐獻者的建議所規限,讓政府按既定程序從社會整體利益開發相關土地,這將有助消除利益輸送的疑慮,亦更彰顯捐地者的無私奉獻。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