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怡:
你可能還記得,我們一起看過在YouTube的一個視頻,是哈佛大學一位很受歡迎的學者桑德爾教授(Michael Sandel)的課。古老的教室,座無虛席,什麼是公義?如何分辨對與錯?桑德爾教授用了很多深刻的例子,問得尖銳,答得精彩,教和學都很投入,更重要的是,沒有標準答案。
桑德爾教授出版了這本討論何謂正義的書,相當暢銷。沒多久,教授又有一部新著作:《錢買不到的東西》(What Money Can't Buy)。在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由市場來推動,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教授也是例子先行,更是發人深省。
開放討論金錢問題
例如有些美國的中小學,用錢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準時返學有錢派!取得某個標準以上的成績有錢派!讀多少本課外書有錢派!效果如何?收效一時,但不長久。重要的是,教授問:這樣做,道德嗎?
有些藥廠試新藥,跑到不受美國法例管制的國家,用錢找活人試,風險很大,也可能有後遺症,什麼人願意冒險?可能是三餐不繼的窮人。但藥廠辯解,只要把後果說清楚,一個願打一個願捱,這就是市場,不存在道德不道德的問題。教授問,這樣做,對嗎?
還有不少例子是值得深思的。例如一些國家差不多是明目張膽買賣器官,出售的當然是基層的窮人,買的當然是出得起錢的富人,這也算是市場嗎?
還有到公立醫院看醫生,轟動的案件到法庭旁聽席聽審,都要排隊派籌輪候,有些人更會轉售圖利。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教授都問,這種由市場推動的行為,會否令真有需要但不出錢的人卻步,得不到應有的服務?
怡,老爸認為,大學的思辨,本該如此,是創造空間讓學生深刻思考的地方,很多事情都沒有肯定的答案,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有些很清楚,有些卻很難下結論,經過縝密思考後,最後只能由自己作出決定。
就比如最近引起坊間熱議的大學高材生做巴士司機,不少人都問,他做得對還是錯?
追夢圓夢,本值得恭賀,但外面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卻不停的說:浪費呀!辛苦呀!好傻呀!搵少好多錢!對與錯,該做不該做,原來不少香港人唯一標準,就是錢。
錢買不到長久快樂
錢不能買到什麼東西?老爸可以肯定地說,其中一樣,就是快樂,不是一時之快,而是完成夢想後滿足而恆久的快樂。做巴士司機快樂嗎?也許不少人會嗤之以鼻,即使不少正在開巴士的司機,都認為大學畢業做巴士司機不切實際,但子非魚,又安知魚之樂?
錢買不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例如愛、親情、生命和真正的健康……怡,你認為,錢買不到的東西,還有哪些?
老爸
…………………………………………………………………………………………
Dad:
錢買不到的東西有很多,但這天只想談快樂。
我雖然節儉,但不代表我很愛錢,因為使我最快樂的不是錢,而是深刻的回憶、達成目標的快感。
昨天去了一個迎新營,一班人跟導師談大學的目標、遇到的困難,兩個多小時後,前面的路突然變得清晰,很快樂。
今天去田野考察,訪問西灣原居民。不用再依靠傳媒,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保育和鄉村發展的衝突,很興奮。
我不是扮清高,我也喜歡吃雪糕,我會為買到一件好衣服高興,我愛看電影,但這種快感跟剛才說的很不同。那些回憶長期存在腦袋中,有時我會拿出日記回味一番;達成目標的滿足感是無法代替的,因為我所花的心血是寶貴得用錢買不到的。
我很慶幸,我很容易快樂,我不大依賴錢去得到快樂,無論我是窮或富,我都能追求目標,得到長遠的快樂。
Yee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關注時事,更關注兩個寶貝女兒
吳志森 [email protected]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