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月中信銀行(國際)的一份《香港市民對財富承傳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受訪者認為訂定財富承繼計劃重要,其中令人意外的是,有9%受訪者傾向透過成立家庭信託實現相關安排。這個比重雖然不高,卻反映愈來愈多人意識到,信託可以為家族財產樹立起防火牆。
上述調查訪問了逾500名港人,有67%的受訪者目前未有任何財富承傳安排,被實際採用最多的三種方法分別是人壽保險、訂立遺囑及透過聯名方法,實際設立信託的人僅1%。究竟什麼人適合家庭信託?設立信託又有何益處呢?
新加坡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財富規劃、信託與保險總監李文修指出,資產門檻是首要考慮因素,一般而言,若客戶資產未達二三百萬美元,不建議設立信託,原因是信託的年費達數千至逾萬美元。他稱,年費高低依信託的複雜程度而定。例如,信託A內主要資產是物業,信託B主要持有銀行存款,後者年費自然較低。
年費不菲 資產宜逾200萬美元
一份典型的家庭信託,通常第一代家族成員身為委託人,由其指定某間私人銀行或信託公司為受託人,且委託人要規定信託的受益人,一般委託人是第一順位受益人。為防止首代人百年之後信託無人監管,信託還常設立一個監護委員會,受益人或非受益人都可以是其成員。
李文修指出,由於近來離婚率較高,香港富人在設立信託時尤其關心財富會否被子孫的配偶攤薄,事實上信託的確能起到相關防範作用。例如,可透過信託條款將後代配偶排除在受益人之外,不僅如此,在預見到子女婚姻出現問題時,監護委員會可知會受託人暫停對相關受益人定期發放的資金,並於婚姻問題解決後恢復,此舉可防止財產一旦由信託名下轉為子女個人名下,其配偶就有機會對其分割。
家庭信託的防火牆作用不止於此,當委託人將私人名義資產納入信託後,萬一來日負債或破產,信託內財產可避免受債權人追索。不過須注意的是,不同國家或地區對信託規避債務追索有時間上要求,例如新加坡法律規定,資產納入信託內5年後才有免追索權。
可助合理避稅
另一方面,信託有助合理避稅。香港取消了遺產稅,但美國、英國等都規定了稅率頗高的遺產稅,就連內地近來也傳要開徵遺產稅。家族成員難免不會入籍相關國家,信託可幫助受益人有效避稅。而且當受益人入籍美國、英國等高稅收國家時,透過將信託內本金、利息清楚分割,可減輕需要繳納的資本利得或利息稅。還有一種情况值得一提,即信託內納入海外物業,此時選擇哪種信託架構要視乎家族準備如何處置物業,若短期炒賣要在當地資本利得稅上做文章,若將劃歸為某個受益人私人名下,就要考慮如何規避遺產稅。
前一段時間本港出現很多不愉快的爭產事件,有些是因為遺囑不清晰,或者信託與遺囑有出入所致。李文修指出,建議委託人事先將遺囑的意向知會信託受託人,以便統一財產處置方法。萬一出現同一財產在遺囑與信託中有不同的分配方法,視乎財產是歸屬於委託人私人名義亦或信託,只要在信託名義下,必然按信託條款處理。
明報記者 王小青
上述調查訪問了逾500名港人,有67%的受訪者目前未有任何財富承傳安排,被實際採用最多的三種方法分別是人壽保險、訂立遺囑及透過聯名方法,實際設立信託的人僅1%。究竟什麼人適合家庭信託?設立信託又有何益處呢?
新加坡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財富規劃、信託與保險總監李文修指出,資產門檻是首要考慮因素,一般而言,若客戶資產未達二三百萬美元,不建議設立信託,原因是信託的年費達數千至逾萬美元。他稱,年費高低依信託的複雜程度而定。例如,信託A內主要資產是物業,信託B主要持有銀行存款,後者年費自然較低。
年費不菲 資產宜逾200萬美元
一份典型的家庭信託,通常第一代家族成員身為委託人,由其指定某間私人銀行或信託公司為受託人,且委託人要規定信託的受益人,一般委託人是第一順位受益人。為防止首代人百年之後信託無人監管,信託還常設立一個監護委員會,受益人或非受益人都可以是其成員。
李文修指出,由於近來離婚率較高,香港富人在設立信託時尤其關心財富會否被子孫的配偶攤薄,事實上信託的確能起到相關防範作用。例如,可透過信託條款將後代配偶排除在受益人之外,不僅如此,在預見到子女婚姻出現問題時,監護委員會可知會受託人暫停對相關受益人定期發放的資金,並於婚姻問題解決後恢復,此舉可防止財產一旦由信託名下轉為子女個人名下,其配偶就有機會對其分割。
家庭信託的防火牆作用不止於此,當委託人將私人名義資產納入信託後,萬一來日負債或破產,信託內財產可避免受債權人追索。不過須注意的是,不同國家或地區對信託規避債務追索有時間上要求,例如新加坡法律規定,資產納入信託內5年後才有免追索權。
可助合理避稅
另一方面,信託有助合理避稅。香港取消了遺產稅,但美國、英國等都規定了稅率頗高的遺產稅,就連內地近來也傳要開徵遺產稅。家族成員難免不會入籍相關國家,信託可幫助受益人有效避稅。而且當受益人入籍美國、英國等高稅收國家時,透過將信託內本金、利息清楚分割,可減輕需要繳納的資本利得或利息稅。還有一種情况值得一提,即信託內納入海外物業,此時選擇哪種信託架構要視乎家族準備如何處置物業,若短期炒賣要在當地資本利得稅上做文章,若將劃歸為某個受益人私人名下,就要考慮如何規避遺產稅。
前一段時間本港出現很多不愉快的爭產事件,有些是因為遺囑不清晰,或者信託與遺囑有出入所致。李文修指出,建議委託人事先將遺囑的意向知會信託受託人,以便統一財產處置方法。萬一出現同一財產在遺囑與信託中有不同的分配方法,視乎財產是歸屬於委託人私人名義亦或信託,只要在信託名義下,必然按信託條款處理。
明報記者 王小青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