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央是否有意更換特首,是過去多年來一直反覆提出的一個話題。很多人的回應都會集中在有關傳聞、猜測是否可信、準確的問題之上——究竟消息來源是否可靠?最新一回的傳說有何根據?但在我看來,這些提問都是問錯了問題。撤換特首之說——近期所謂的Plan B——的社會意義,其實較諸是否真的將一位特首拉下馬,可能更有「殺傷力」(這是對中央及特區政府而言,至於在市民方面,則不同背景、利益的社會人士,各有不同的看法)。關於這一點,相信當年北京領導安排董建華先生,以身體狀况為理由而從特首的位置退下時,亦沒有認真想過這種做法的深遠影響。他們更未有想到,此先例一開,以後的特首便不時要面對類似的傳聞及其帶來的政治衝擊。
反映政府與市民
領導與各方勢力的關係
或者有人會認為:謠言止於智者。又或者,真金不怕洪爐火,有能之士,自然可以經得起考驗。但正如我想強調的是,中央有無Plan B,其意義不在於這些傳說有多真實,而是它反映出來的政府與市民,以及領導層與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基本上目前在政治建制內外的個人及組織力量——包括建制派在內——均再不會排除突然發生特首換馬的可能性(當然,更有趣的是,建制派中不少人心底裏多少也想——至少是不介意——有這樣的一種可能性,所以他們對傳聞的回應,少有斬釘截鐵和毫不保留的護主)。說得直接一點,時下大部分政治參與者都不會將所有籌碼押在以特首為核心的領導班子之上,就算是建制派人士亦會留有一手,兩手準備,隨時可進可退。除了極少部分的死硬粉絲之外,所有表面上看似是特區領導層支持者的,其實都只不過是擁有有限度的忠誠,而不是什麼盟友,更不會是緊急關頭中的可靠力量。只要當建制派中人及政黨眼見形勢不妙,同時又要考慮自己在政治競賽中的利益時,他們便不會無條件的為特區領導層撐住。
將博弈推至最終回合
至於政治制度內外的反對派,就更會因為特區領導層民意基礎薄弱、認受性低,而經常挑戰特區領導層的施政與權威。回歸10多年以來,問題倒不是政治體制內的反對派日趨壯大,利用政治實力去衝擊特區領導層,而是外間群情洶湧,再加上政府不時發生內爆,他們也實在沒有必要多想什麼殊途政策或針對施政去提出反建議,而是只要做好反對派的角色,便功德圓滿(因此,近年在反對派圈子中的所謂策略討論,其實都集中在調子、姿態、形式等問題之上,政治內容單薄)。而Plan B傳聞對他們的真正影響,不在於會否調整站在政府對面的角色,而是政治博弈的邏輯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今天,香港政治的博弈程序不是雙方估計對方如何出招,你一招過來,我一招回去,而是二話不說便將博弈推至最終回合,不講章法(當然,亂章也可以理解為章法之一種),推牌「曬冷」。這也就是說,時下不少抗爭動員在反抗特區政府的過程之中,都會以目前特區領導層隨時倒台為假設,與其討價還價,不如企硬、「鬥大」,博特區政府又再內爆一次,取得最大成果。
由於特區政府虛弱不堪,推牌「曬冷」的做法又經常奏效。在很多政治議題上,反對派未必可以爭取主流民意支持,但卻往往因為特區領導層發生內爆而令後者無法爭取市民支持,以產生平衡作用。而近期親中力量擺明車馬,投入政治動員的過程,基本上對特區政府而言是幫倒忙,種種動作不但不會令沉默多數改變對政府的印象,反之令人更覺特區領導層以其最後幾口氣來頑抗,以亂章回應亂章。而這種特區政府處於政治孤立的狀况,再加上領導層連環內爆,同時又政治衝擊不斷,Plan B傳聞又增添了一些可信性。在很多市民眼中,突然特首下馬,總是(至少在他們主觀理解上)有着這個可能性。
是耶?非耶?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有可能更換特首這個念頭已植根於香港的政治生態環境,而就算北京公開澄清亦無補於事。在確立真正的民主特首選舉之前,這恐怕都難以改變過來。
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主席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反映政府與市民
領導與各方勢力的關係
或者有人會認為:謠言止於智者。又或者,真金不怕洪爐火,有能之士,自然可以經得起考驗。但正如我想強調的是,中央有無Plan B,其意義不在於這些傳說有多真實,而是它反映出來的政府與市民,以及領導層與各方勢力之間的關係。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基本上目前在政治建制內外的個人及組織力量——包括建制派在內——均再不會排除突然發生特首換馬的可能性(當然,更有趣的是,建制派中不少人心底裏多少也想——至少是不介意——有這樣的一種可能性,所以他們對傳聞的回應,少有斬釘截鐵和毫不保留的護主)。說得直接一點,時下大部分政治參與者都不會將所有籌碼押在以特首為核心的領導班子之上,就算是建制派人士亦會留有一手,兩手準備,隨時可進可退。除了極少部分的死硬粉絲之外,所有表面上看似是特區領導層支持者的,其實都只不過是擁有有限度的忠誠,而不是什麼盟友,更不會是緊急關頭中的可靠力量。只要當建制派中人及政黨眼見形勢不妙,同時又要考慮自己在政治競賽中的利益時,他們便不會無條件的為特區領導層撐住。
將博弈推至最終回合
至於政治制度內外的反對派,就更會因為特區領導層民意基礎薄弱、認受性低,而經常挑戰特區領導層的施政與權威。回歸10多年以來,問題倒不是政治體制內的反對派日趨壯大,利用政治實力去衝擊特區領導層,而是外間群情洶湧,再加上政府不時發生內爆,他們也實在沒有必要多想什麼殊途政策或針對施政去提出反建議,而是只要做好反對派的角色,便功德圓滿(因此,近年在反對派圈子中的所謂策略討論,其實都集中在調子、姿態、形式等問題之上,政治內容單薄)。而Plan B傳聞對他們的真正影響,不在於會否調整站在政府對面的角色,而是政治博弈的邏輯發生了很微妙的變化。今天,香港政治的博弈程序不是雙方估計對方如何出招,你一招過來,我一招回去,而是二話不說便將博弈推至最終回合,不講章法(當然,亂章也可以理解為章法之一種),推牌「曬冷」。這也就是說,時下不少抗爭動員在反抗特區政府的過程之中,都會以目前特區領導層隨時倒台為假設,與其討價還價,不如企硬、「鬥大」,博特區政府又再內爆一次,取得最大成果。
由於特區政府虛弱不堪,推牌「曬冷」的做法又經常奏效。在很多政治議題上,反對派未必可以爭取主流民意支持,但卻往往因為特區領導層發生內爆而令後者無法爭取市民支持,以產生平衡作用。而近期親中力量擺明車馬,投入政治動員的過程,基本上對特區政府而言是幫倒忙,種種動作不但不會令沉默多數改變對政府的印象,反之令人更覺特區領導層以其最後幾口氣來頑抗,以亂章回應亂章。而這種特區政府處於政治孤立的狀况,再加上領導層連環內爆,同時又政治衝擊不斷,Plan B傳聞又增添了一些可信性。在很多市民眼中,突然特首下馬,總是(至少在他們主觀理解上)有着這個可能性。
是耶?非耶?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有可能更換特首這個念頭已植根於香港的政治生態環境,而就算北京公開澄清亦無補於事。在確立真正的民主特首選舉之前,這恐怕都難以改變過來。
http://www.facebook.com/synergynet.hk
作者是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主席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